下载此文档

商业实质判断及应用问题的探讨.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商业实质判断及应用问题的探讨 .doc商业实质判断及应用问题的探讨
摘要:商业实质由于缺乏可靠的判断依据,并且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得实际操作中绝大部分的非关联交易都可以认为具有商业实质。本文就商业实质在实际操作中的界定标准、执行效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商业实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关联交易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引入了商业实质等重要概念,用以规范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防止企业进行利润调节。但是商业实质的判断缺乏可靠的依据,本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商业实质的用途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否则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新会计准则再次启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通过“商业实质”等条件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非货币性交易,防止企业通过关联交易等不具有商业实质的手段操纵利润,蒙蔽利益相关方。
二、商业实质的判断
根据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需要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其中,第五条又规定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是该交换能够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应重点关注换入资产与企业其他现有资产相结合能否产生更大的效用。只有在导致换入企业受该换入资产影响产生的现金流量与换出资产有明显不同时,才表明该项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三、商业实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实质的判断缺乏界定标准,主观性很强
会计准则未对风险、时间、金额显著不同、重大等量化标准做界定,在实际操作中,主要靠人为主观判断来确定。但主观判断往往受企业规模、工作领域、专业素质、个人心理、经营需要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判断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异和主观性。
(二)商业实质的判断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
要真正将商业实质的判断规范化,需要涉及的知识领域很广,运用的专门方法很多。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较高的职业素质、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我国的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很不均衡,且近年来会计改革的步伐加快,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实质的应用。

商业实质判断及应用问题的探讨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48 KB
  • 时间2018-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