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正迁移下的点线结合教学法的几点尝试.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正迁移下的”点线结合教学法”的几点尝试
胶南四中徐文科
陆安老师在2006年提出的内外迁移教学法,如同一缕春风,开启了师生智慧的心门,如同一泓甘泉,滋润着初中历史教学这一方沃土。内外迁移,让历史由支离破碎而完整、博大,让历史由单调乏味而绚烂、多彩,老师因此而睿智乐教,学生因此而启智乐学,课堂因此而活泼生动。
当然,迁移也有正负之分。正迁移,就是知识与学****行为之间能够到起积极促进作用,反之,就是负迁移。
2011年,新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正式公布。与2001年实验稿相比,2011版有了很多的变化,充分吸收和体现了10年课改实践的成果。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在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发生了较大变化,即弱化了“学****主题”式的编排,而是“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个板块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
基于《课程标准》的这种设计思路,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就要以此为指导,探索正迁移下的“点线结合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其内在的联系,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总结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所谓“点线结合教学法”,就是在历史教学实践中,通过引导学生对“点”,即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的学****寻找“点”与“点”之间的联系,即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
人类对知识的认知和掌握都是要经过一个“点-线-面-体”不断完善的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也认为“认识主体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必须用理性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逻辑加工,即遵循从感性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上升到……理性认识”。“点线结合教学法”恰恰是顺应和符合了这一人类基本的认识规律和学生的一般学****特点,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础性”、“普及性”特点和“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的基本理念。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遵循四步法来实施这一教学法。
一、依据课标,精选“点”。
“点”是基础,是历史教学的根基所在,因此,“点”的选择至关重要。“点”是生动、具体的历史事实,其实就是《课程标准》里的“课程内容”所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史事,因此,在“点”的选择上我们没有太大的余地。但《课程标准》也鼓励教师依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也就是不要“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自主的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排列组合甚至是增删,也就是重新整合教材。比如在《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中,教材的编排顺序是“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班超经营西域”,这跟主题“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是不太相符的。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就重新调整了“点”的顺序,在“汉通西域”这一板块中整合了“张骞出使西域”和“班超经营西域”的内容,然后再讲述“丝绸之路”。再比如,在讲述“汉武帝的大一统”时,教材对“点”的安排是把政治上的“推恩令”和思想上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放在一起,而把经济上的“统一五铢钱”和军事上的“抗击匈奴”分放在后边两课内容里,这显然是割裂了知识间的联系,即把“线”给割断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就可以把这些“点”放到一起去讲解,把这条“线”给连接起来。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课中,在讲述这一时期出现的模范人物时

正迁移下的点线结合教学法的几点尝试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18-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