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杨修之死》
作者及工作单位
上饶县第七中学
教材分析
《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培养学生品读古典文化精粹的能力,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
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学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触过小说,并在本册书第三单元专题学****过,对小说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应该能够在了解小说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三学生***感更强烈,更渴望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有一定的表现欲和较强的求知欲。
3、存在的问题。
对古典文学名著积累不足以及对小说所体现的三国时代的背景认识不足是学****本课的一大障碍,尤其在探讨杨修死因以及概括人物形象时,学生往往会局限于课文之中或对文章进行表面化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3、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对杨修死因的争论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学生往往会有一些富有个性化的独特见解。因此,本节课的重点确立为:
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把握情节——探讨死因——概括形象——拓展迁移——作业布置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杨修之死》
作者及工作单位
上饶县第七中学
教材分析
《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培养学生品读古典文化精粹的能力,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
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学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触过小说,并在本册书第三单元专题学****过,对小说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应该能够在了解小说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三学生***感更强烈,更渴望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有一定的表现欲和较强的求知欲。
3、存在的问题。
对古典文学名著积累不足以及对小说所体现的三国时代的背景认识不足是学****本课的一大障碍,尤其在探讨杨修死因以及概括人物形象时,学生往往会局限于课文之中或对文章进行表面化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与反思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42 KB
  • 时间2018-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