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鲁迅永远不会过时.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鲁迅永远不会过时
去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初一语文教材删除了鲁迅的作品《风筝》,此消息一出立刻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是否应删减鲁迅文章的争议。一些教材编辑、出版方和受访教师认为鲁迅的作品时代性太强,晦涩难懂,过于深刻和沉重,所以要“去鲁”。笔者认为只要人类存在一天,鲁迅先生的国民性批判就永不会过时。下面结合笔者讲授《记念刘和珍君》这一课的教学实践,说明学生是可以亲近鲁迅的一些经典作品的,并能从中获得不小的收获。
一、教学实例
1导入
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2课文背景简介
1926年3月,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系军阀作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坚决还击,将日舰驱逐出大沽口。日本竟联合英美等八国于16日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了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无理要求,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了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
3调动学生情绪
针对“三?一八”惨案,鲁迅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此文当时发表在《语丝》周刊上。假设在座的同学就是当时的读者,在读到这样一篇文章后,内心会产生怎样的情感?
此问题一出,学生顿时陷入了沉思,穿越到了那个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年代。经过这样一种换位思考,有一名学生举手说他的内心会感到非常的悲痛;马上有另一名学生说他的内心会感到无比的悲愤,如此优秀的青年学生竟被反动政府杀害了,他一说完,很多的学生脸上也露出了十分沉重的表情。此外还有一位女生说自己读到“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时,她觉得当时的读者应该从刘和珍事件中有一个自我反省。师生讨论后达成共识:当时的读者在读到鲁迅的这篇悼文后,他们的内心主要会产生痛惜、悲愤、自我反省等情感。
4讨论刘和珍的品质
读者痛惜什么?他们痛惜刘和珍、杨德群等四十多个青年的流血牺牲。那么这几个青年是怎么样的人呢?文中对于其他青年没有过多地提及,而刘和珍这个人物作者花得笔墨较多。现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作者记叙刘和珍生平事迹的语句,并用简洁的话语完成如下的填空:刘和珍是一个的青年?(四人小组讨论)
通过对刘和珍生平事迹的分析,学生发现刘和珍是一个追求真理和进步,性格乐观,本性善良,爱憎分明,有反抗精神,极具正义感和责任感的爱国青年。
那么她的死就意味着:美好生命的凋谢,正义力量的夭折,追求进步的终结。作为读者,我们不是仅仅哀痛她这个人的离去,而是痛惜在她身上所体现的这样一些可贵品质的消失,而这些品质正是其他国人所应具有的。
之后让学生朗读课文中记叙刘和珍语句最多的第三部分。让学生再次真切地感受这个年轻女学生的不平凡。
5讨论反动派的本质
始终微笑的刘和珍和鲁迅永别了,也和我们读者永别了。作为读者,我们深表惋惜。惋惜之余,同学刚才又谈到了愤怒,这种愤怒之情一个是来自于反动派的凶残,那么他们的凶残具体表现在哪里?通过全班的讨论,我们形成了以下共识。
①执政府的凶残,具体表现:
“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在堂堂的执政府门前,卫队开枪打死打伤数百人,其暴行令人发指。

鲁迅永远不会过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cweywk96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