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传播学重点.doc


文档分类:研究生考试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传播学重点
(信息)信息由两个层面构成,一个是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一个是意义,是信息的精神内容。
(符号)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和物质载体。
符号的根本特征:指说性。
在语言学中,符号也被称之为能指,而符号指说的对象被称为所指(有形的符号在人的大脑中激发出的图像)。符号分为信号和象征符。
3、20世纪初,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提出了象征性的社会互动理论。
这种理论把人看作是具有象征能力的社会动物,这是他们和低等动物的区别。
象征性的社会互动,是互动双方通过象征符来交流、交换意义的活动。
编码——译码,符号化——符号解读
4、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以下要素构成的:
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
5、(5W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
(缺点)单向直线性,忽视了反馈环节,孤立性,假定任何讯息总是有效果的。
6、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的后半部分,拉斯维尔还首次提出了传播的三大功能:监视环境、联系社会和传递遗产。
(香农---韦弗模式)信息论对传播学的贡献:信息概念的提出,在科学技术史上第一次提出与质量、能量并列的信息概念。编码、译码概念的使用。
(模式特点)在这个模式中,媒介一分为三:发射器——信道——接收器
讯息一分为二:发出的和收到的,而且把信号和讯息又分开了。体现了编码和译码的过程。
8、(直线模式的局限性)传受双方角色固定,不能对调,这不符合传播现实。
缺少反馈环节。
9、(控制论模式)维纳——控制论之父。控制论的关键在于反馈,没有反馈,便无从控制。正是在反馈这一环节的提出上,控制论对传播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10、施拉姆(1907-1988),曾经任美联社记者,衣阿华大学新闻学院主任,30年代起转入传播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的创立倾注了毕生之力。
功绩:集大成,将他人的贡献集中起来,进行整理,使之完善化、系统化,最终使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崛起于学术的殿堂。1949年施拉姆出版《大众传播学》,这是第一部系统化的传播学著作。
11、奥斯古德、施拉姆传循环模式特点受双方无区分,地位平等,你来我往。
传播主体在不同阶段依次扮演着编码者(符号化)、释码者(解释意义)、译码者(符号转换、解读)功能。加入了反馈环节。引入了传播单位的单位。因此这个模式也被称作2+4定律。
(缺陷)传受双方完全平等,与传播现实不符。体现人际传播特点,不适应于大众传播。
循环性。传播经过了一个完全的循环,不折不扣的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
12、(赖利模式的评价)赖利夫妇的模式揭示了各种社会系统与传播过程的互动
缺点是过于简略,没有具体到哪些因素对传受双方发生影响。仅仅提示了有形的社会作用力之间的作用,忽视了无形的社会作用力——社会心理因素的互动。
弥补这一缺陷的是德国学者马莱茨克1963年提出的大众传播场模式。
13、马莱茨克1963年提出的大众传播场模式。(见教材)
这个模式是如此详尽,被称为关于大众传播过程研究的一张清单。
对于影响信息传播的诸因素,可从个人层面、组织层面和社会层面三个层次上来予以理解。
14、(人内传播的概念)也称内向传播、自我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人内传播是一切社会传播的基础。
15、(人内传播的环节):感觉:通过感官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对感性信息的综合。表象:感觉和知觉信息在头脑中的再现。概念:从同类事物中抽象出的共同属性。判断:对思考的对象做出结论。推理:由已知推出未知
16、(米德的观点)“主我”与“客我”理论。认为人内传播是“主我”和“客我”之间双向互动的社会过程互动的介质是
“有意义的象征符”。主我:意愿和行为的主体。客我: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的代表。
17、(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人际传播无处不在。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人既不完全是天使,也不完全是魔鬼,他们的信息交流行为证明他们完全是人。
18、(镜中我)库利,美国社会学家,提出了“初级群体”和“镜中我”的概念,主要著作有《人性与社会秩序》、《社会组织》等。
他在《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镜中我”的概念。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是形成“镜中我”的主要机制。
19、(人际传播的特点)渠道多。意义更丰富。反馈好,互动性高。非制度化
20、(群体的社会功能)把个人和社会联系起来。产生群体规范,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进行协作。为个人提供安全感和庇护
21、(群体意识)群体目标。群体规范,是群体意识的核心。群体感情。群体归

.传播学重点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188830
  • 文件大小59 KB
  • 时间2018-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