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善恶只在一念之间.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善恶只在一念之间
善恶只在一念之间(图片来源:资料图)
如果我们常想着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就会善待对你好的每一人,就愿意为他付出,就会使友谊不断巩固发展;如果我们常想着自己对别人的好处,就会让自我优越感不断膨胀,就会因他人的一点点过失而感到委屈和不平衡,就难以宽容的对人,这样对完善自身不利,也不利于友谊。一念善,皆是善;一念恶,皆为恶!
放下多少就得到多少
放下多少就得到多少(图片来源:资料图)
远离了名利的追逐,人世间的攀缘,留下来的便是安宁,使人能有更多的时间反思自己。古德常说:“放下多少就得到多少!”要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想的做的一个样,不去刻意伪装自己,这就难了。也就是说,见不得人的事情不去做,肮脏的事情不去做,连想都不要去想,时时刻刻,在在处处,念欲为大患,有漏皆苦,这是修行的根本。
欲望是无有止境的充实内心得到真正的满足
欲望是无有止境的,充实内心得到真正的满足。(图片来源:资料图)
现在的社会,人们对生活标准定得太高,不论是房子、车子、手机、穿戴,都喜欢追求心目中的最好。这样一来,由于欲望是无有止境的,不管你是否达到了目标,内心也不会感到真正满足。其实,生活的轻松快乐,要从充实内心做起,而不是盲目地攀比、追求
心念改变,法界转变
心念改变,法界转变。(图片来源:资料图)
因为无始劫来的****气,放纵恶念,所以在处理事情时,会遇到层出不穷的障碍。唯有透过不断地觉察、觉照,转变心念,才可改变这样的命运;而改变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学****用佛法的道理来应对一切。
不争,人生至境
不争,人生至境。(图片来源:资料图)
我们常常被一个“争”字所纷扰,争到最后,原本阔大渺远的尘世,只剩下一颗自私的心了。其实在生活中,可以有无数个不争的理由:心胸开阔一些;得失看轻一些;为别人多考虑一些,哪怕只是少争一点,把看似要紧的东西淡然地放一放,你会发现,人心会一下子变宽,世界会一下子变大。不争,人生至境!
一切随缘,心自在(图文)
出处:中国佛教文化网  录入: 管理员  上传时间:2011-06-08  点击次数: 11122
要调心,少欲知足是法宝,一切随缘是妙方。
少欲知足,心就安泰;
一切随缘,心就自在。
心能安泰自在,自然心平气和。
日日观自在,时时妙吉祥(图文)
出处:中国佛教文化网  录入: 管理员  上传时间:2011-07-06  点击次数: 891
由积广大施福资,出离凡俗而成佛,往昔诸佛所未度,诸有情众我当度,我以所有救生业,及施所生诸福善,愿证佛位度世间,从烦恼中得解脱,祝日日观自在,时时妙吉祥。
佛子要远离的十种魔业
出处:中国佛教文化网  录入: 管理员  上传时间:2011-07-07  点击次数: 2035
一、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
二、恶心布施,瞋心持戒,舍恶性人,远懈怠者,轻慢乱意,讥嫌恶慧,是为魔业。
三、于甚深法生悭吝,有堪化者而不为说。若得财利、恭敬供养、虽非法器而强为说,是为魔业。
四、不乐听闻诸波罗密,假使闻说而不修行,虽亦修行、多生懈怠,故志意狭劣,不求无上大菩提法,是为魔业。
五、远善知识,近恶知识,乐求二乘,不乐受生,志尚湼盘,离欲寂静,是为魔业。
六、于善知识起瞋恚心、恶眼视之,求其罪衅,说其罪恶,断彼所有财利供养,是为魔业。

善恶只在一念之间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53214894
  • 文件大小299 KB
  • 时间2018-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