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18某市中考化学真题卷(有详细解析).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18某市中考化学真题卷(有详细解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Zn-65
一、选择题
1. 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雪融化 B. 汽油挥发 C. 蜡烛燃烧 D. 干冰升华
【答案】C
【解析】A、冰雪融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汽油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D、干冰升华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C。
点睛: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2. 近几年,遂宁市着力打造“圣莲岛”、“中国红海”、“中国死海”等生态旅游区,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植树种草,增加绿化面积 B. 布袋购物,减少“白色污染”
C. 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生活” D. 焚烧落叶,减少垃圾运输量
【答案】D
【解析】A、树木可以吸收一定的空气污染物,可使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增高,空气变得清新,符合主题,不符合题意;B、布袋购物,减少“白色污染”,既可以节约重复使用,又可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不符合题意;C、绿色低碳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温室效应的产生,使生态变得更好,故不符合题意。D、焚烧落叶,减少垃圾运输量,会造成空气污染,该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
故选D。
3.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A、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错误;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由于水的密度比硫酸小,
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中会浮在浓硫酸的表面,又因为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稀释浓硫酸要将浓硫酸注入水中,错误;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错误。故选B。
点睛: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竖直悬空正上方。
4. 归纳与反思是学****化学的重要环节。下表是某同学对所学内容的归纳,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把煤做成蜂窝状—促进煤的燃烧
除去餐具上的油污—用洗洁精乳化合金、塑料一有机合成材料
陶瓷、普通玻璃一无机非金属材

氧气具有助燃性一作燃料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一作保护气炒菜时油锅着火一弃锅逃走皮肤沾上浓硫酸一涂抹氢氧化钠溶液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A、把煤做成蜂窝状有利于煤与空气充分接触,可使煤燃烧更旺,除去餐具上的油污—用洗洁精
乳化,正确;B、合金属于金属,不是有机合成材料,错误; C、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错误;D、炒菜时油锅着火一应用锅盖盖灭,皮肤沾上浓硫酸一应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不能涂抹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错误。故选A。
5.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 量取9ml水用50ml量筒量取,仰视读数
B 验证某瓶气体是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入集气瓶内,若木条规灭,证明是二氧化碳
C 鉴别蔗糖和***铵两种固体取样,分别放入盛有适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两种溶被的温度
D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Na2SO4 加入适量Ba(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A、量取9ml水,应选量程相接近的量筒,如10ml量筒,如果量筒过大,实验误差会较大,且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B、用燃着的木条入集气瓶内,若木条规灭,不能证明是二氧化
碳,还可能是氮气等,错误;C、蔗糖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故可用温度计测量两种溶液的温度来区别,正确;D、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Na2SO4,不能用***钡,因为***钡和硫酸钠反应会生成***钠,引入新的杂质,错误。故选C。
点睛:除杂原则:不增不减。即不增加新的杂质,不能除去所需物质。
6. 一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B. 物质甲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C. 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2种氧化物
D. 物质甲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3:8
【答案】B
【解析】由质量

2018某市中考化学真题卷(有详细解析)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43273918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8-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