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唐诗中的“天台山”意象及其文化蕴含.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唐诗中的“天台山”意象及其文化蕴含

【摘要】“天台山”在唐诗中包含着丰富的意蕴,主要是慕胜、求仙、***的地方及躲避现实的“世外桃源”。“天台山”意象所形成的丰富内涵与天台山的地貌及人们的世俗活动有关,可以探寻到中国山岳文化形成的物质和人文因素。
中国论文网/5/view-
【关键词】唐诗;天台山;意象;道教;文化
天台山地处浙江东部,因其主峰华顶所在县而得名为天台山脉。作为道教圣地之一,天台山在唐朝享有特殊的地位。唐代莅临天台山的诗人,留下涉及道教的诗歌150余首,直接提到“天台山”意象的诗歌达40多处。“天台山”在唐诗中包含着丰富的含义,综合分析,唐诗中的“天台山”主要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一、慕胜之地。天台山地势偏远而险峻,人迹罕至,因此静谧幽冷也就自然而然成为其一大特征。保持内心的虚静,修心最好的去处自然是山林薮泽,这也是天台山之所以能引来文人道教栖息的原因之一。唐代诗人们笔下的天台山,总是显得高峻旷远,辽阔无边。如:“高高翠微里,遥见石梁横。”(孟浩然《寻天台山》) [1] 。在李白的笔下,天台山不仅显得高峻,如:“灵溪咨沿越,华顶殊超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门标赤城霞,楼栖沧海月。”(《天台晓望》)而且还有雄健气势,如:“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所以天台山成为文人骚客慕胜游览的佳处,天台山也增添了唐诗恢弘豪迈的气度。
二、求仙的佳地。南朝刘义庆的《幽明录》中记载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的故事。尽管其本来的目的只是为了取谷皮,但唐代诗人在创作时却把他进山的目的改为求仙,并把不知何所的结局确定为成仙,借此来表达自己对仙道的向往和追求,如张籍的《送辛少府任乐安》:“选得天台山下住,一家全作学仙人”。又如:“天外鹤声随绛节,洞中云气隐琅�。”明代的传灯所指出:“山水清幽,林木深邃,人烟僻绝,仙圣幽栖。”[2]诗中朦胧的意境衬托出天台山如仙境般的美丽景色,更增添了诗人对入天台成仙的假想。
三、***的地方。与天台山密切相关的两个典故即“刘郎”、“阮郎”。刘晨、阮肇与仙女的恋爱,是入天台山故事中最有浪漫情趣之处。刘、阮入桃源,与仙女一见便如旧相识,进洞行酒,便有群仙女持桃子来祝贺二女得婿。及夜深各入帐宿,整个过程便是一场人仙姻缘记。汉语中,“借此代比,舍去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不用,而借用与它相关的人或物的名称来称呼它。”[3]唐代的诗歌中间接将天台山与“刘郎”“阮郎”相联系,涉及天台山典故的,便间接有了人仙恋爱的遐想。曹唐有诗三卷,其中就有关刘阮入天台故事的。另外王涣的《惆怅诗十二首》中也写道:“晨肇重来路已迷,碧桃花谢武陵溪。仙山目断无寻处,流水潺�日渐西。”吕岩在其《七言》诗中也说:“曾随刘阮醉桃源。”正是唐人将入天台山与巧遇仙女之事直接联系的例证。
四、“世外桃源”。在唐人诗歌中,刘、阮所入天台山桃源洞便与避秦之乱的桃源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天台山便成了唐代诗人心中的“世外桃源”。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以诗的形式详细描述了瞿童飞升之事,也合写了桃源避秦。此后,许多人写诗都将天台山仙境与桃源避秦与瞿童飞升二事混在一起,如唐代李群玉《桃源》:“我到瞿童上升处,山川四望使人愁。紫云白鹤去不返,唯有桃花溪水流。”[4]
从两晋南北朝算起,名山转化为风景区

唐诗中的“天台山”意象及其文化蕴含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qingyong11
  • 文件大小48 KB
  • 时间2018-08-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