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代数符号的简单历史...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代数符号的简单历史
代数符号的简单历史
1632年
(意)
log
1624年
(德)
对数
Log
1637年
(法)
1676年
牛顿(英)

1627年
(法)


1684年
(德)


1694年
(德)

×
1634年
(英)

-
1489年
魏特曼(德)

+
时间
提出者
意义
符号
代数符号的简单历史
Log
对数
(德)
1624年
log
(意)
1632年
sin
正弦
(瑞)
1743年
cos
余弦
1743年
tg
正切
1753年
arcsin
反正弦
(法)
1772年
x,y,z
未知量、变量
(法)
1637年
f(x)
函数
(瑞)
1734年
=
相等
(英)
1557年
>
大于
(英)
1631年
<
小于
(英)
1631年

平行
(英)
1677年

垂直

1637年
[ ]、{ }
方括号、花括号
(法)
1593年
代数符号的简单历史
加号与减号
古希腊与印度人不约而同,都把两个数字写在一起,表示加法,如3+1/4就写成了31/4。直到现在,从带分数的写法中还可能看到这种方法的遗迹。若要表示两数相减,就把这两个数字写得离开一些,如6 1/5的意思就是6-1/5。于是后来,有人用拉丁字母的P (Plus的第一个字母,意思是相加)或P代表相加;用M (Minus的第一个字母,意思是相减)代表相减。如5P3就表示5+3,7M5就表示7-5。到中世纪后期,欧洲商业开始变化
代数符号的简单历史
中世纪后期,欧洲商业开始变发达。许多商人常在装货的箱子上画一个“+”字,表示重量超过一些;画一个“-”字,表示重量还不足。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大师达芬奇在他的一些作品中也采用过“+”和“-”的记号。
公元1489年,德国人威德曼在他的著作中开始正式用这两个符号来表示加减运算。
代数符号的简单历史
到了后来又经过法国数学家韦达的大力宣传以及提倡,这两个符号才普及,到了1630年,最终获得大家的公认。
代数符号的简单历史
在我国,以“李善兰恒等式”闻名的数学家李善兰,也曾用“⊥”表示“+”;用“▲”表示“-”。
乘号与除号
代数符号的简单历史
× ÷符号的使用,大约也不过300多年。 传说英国人威廉·奥特雷德于1631年在他的著作上用“×”表示乘法,于是后人就把它沿用到今天。
代数符号的简单历史
中世纪时,阿拉伯数字十分发达,还出了一位大数学家阿尔·花拉子密,他曾经用“3/4”或“3/4”表示3被4除。大多数人认为,现在通用的分数记号,来源就是出于这里。
至于“÷”的使用,能追溯到1630年一位英国人约翰·比尔的著作。人们估计他大概是根据阿拉伯人的除号“-”与比的记号“:”合并转化而成的。
在国内,人们也曾把单位乘法叫“因”,单位除法叫“归”,被乘数叫“实”,乘数叫“法”,乘的结果叫“积”。在除法中,尽管被除数与除数也叫“实”与“法”,但他们相除的结果,却叫“商”。
现代许多国家的出版物中,都是用“+”、“-”来表示加与减,“×”、“÷”的使用则远没有“+”、“-”来得普遍。如,一些国家的课本中用“·”来代替“×”。在苏联或德国出版物中,很难看到“÷”,大多用比的记号“:”来代替。
实际上,比的记号的用法可以说与“÷”号基本一样,可以不必再画出中间的一条线。所以,这个“÷”号,现在用得越来越少了。
代数符号的简单历史

代数符号的简单历史..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联系
  • 文件大小2.83 MB
  • 时间2018-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