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于中医的思考...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
关于中医的思考
姓名:
赵新涛
学号:
SY1502322
任课教师:
王娜
上课地点:
主M101
完成时间:
2016年4月6日
摘要:
中医药是否具有科学性是近百年来国人一直辩论的尖锐话题。自五四运动弘扬科学与民主以来,中国学术界便有了“科玄之争”的大讨论,吸引了无数知识精英的参与,而中医科学与否的讨论是其中最为激烈的部分。至今,关于中医是否是科学的辩论和思考始终没有停止。本文从中医的理论体系、科学的定义两方面讨论中医与科学的关系,并就如何看待中医和中医的未来给出自己的观点。关键词:中医;科学;理论体系
1引言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是我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中医的存在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关于“中医是伪科学”的呼声却越来越高,甚至有人发起了“废除中医”的号召。
早在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学术界就有了中医存废与否的激烈辩论。1914年,余云岫发表《灵素商兑》、《医学革命论》,对中医药学的科学性提出了根本性的质疑,拉开了纷争的序幕。1922年,恽铁樵刊出《群经见智录》,正面应对余云岫的挑战。此后争论愈演愈烈,参与者众。1928年余云岫等人又提出“废止中医提案”,由于事关整个中医药系统的存亡,论争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其间陆渊雷、杨则民、吴汉仙、秦伯未等众多精英竞相参与,这是历史上关于中医药学科学与否的首次大论争。之后关于该问题的论辩、思考一直没有停止。
近年,方舟子的“中医是伪科学”的言论有一次把中医与科学之间的争论推向了高潮。可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门学科——将来可能也不会出现一门学科——像中医这样备受争议。虽然决定性的结论没有得出,但可以肯定的是,“科学派”占了绝对上风。其中的关键点就是中医药学理论是否合乎“科学”。中医到底是否属于科学呢?本文将本人对中医与科学的认识,结合对自然辩证法的理解给出自己的观点。
2中医的理论体系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是我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依托,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医学知积累中形成的医疗理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深受古代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一部医学巨著,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难经》对经络、命门、三焦等的论述,在《内经》基础时上有所发展;《伤寒杂病论》创造了较为系统的辨证论治理论系统,而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为中药学理论奠定基础。
阴阳五脏学说是中医的理论基础。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概念,体现了中华民族辨证思维的特殊精神,其
哲理玄奥,反映着宇宙的图式;其影响远且大,成为人们行为义理的准则。从周朝到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医家、学者及占卜家已经开始用阴阳学说来解释疾病及生活中的许多其他问题。如《国语·周语》记载周幽王二年有地震,伯阳父用“阳伏而不出,阴迫而不能蒸”来解释地震。《左传·昭公元年》秦名医医和在为晋侯诊病时已开始用阴阳来论述病因。马王堆出土的古代医书中,《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已经用阴阳来命名和区分脉,并有了泰阳(太阳)、少阳、阳明、泰阴(太阴)、少阴、厥阴的名称,只是尚未与脏腑学说相结合。马王堆古医书以后,《黄帝内经》的成书则标志着阴阳医学化的完成。
有关阴阳学说,争论的焦点在于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理论中是一种方法论还是理论体系的核心的问题,这要从医学上的阴阳概念与哲学上的阴阳概念来说起。哲学的阴阳应定义为: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哲学的阴阳学说,指用哲学阴阳的对立属性及其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转化关系,认识自然,解释自然现象,探求自然规律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中医学的阴阳,是中医学方法的一对范畴,是对与中医理论体系有关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阴阳说与中医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以中医学的阴阳对立属性,互根互用,消长转化关系认识生命,解释人体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诊察疾病、辨识病证,探求养生防病治病规律的一种方法论。《内经》对阴阳的应用,并不仅从哲学的角度,而且还把它的某些内容与医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医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既有哲学又有医学的理论,就是《内经》中的阴阳学说。
五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黄帝内经》中大量篇章论及五脏六腑,如《素问·灵兰

关于中医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联系
  • 文件大小96 KB
  • 时间2018-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