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ERP-U8流程应用演示要点.ppt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2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一支楚简看儒家人学的超前性格的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围绕着《语丛·一》第72简,对郭店儒简中人学的超前性格进行了挖掘和研究,认为该简给“物”下了一个十分先进的定义,注重了人与物的互动关系,更突显了人的主体性,与笛卡尔和贝克莱相照应,而且直追海德格尔,体现了先秦儒家人学早熟的特征。
关键词:物;人学的超前性格;主体性
在郭店楚简中,《语丛》是以语录的形式构成的教科书,是“东宫之师”对学生讲课的话题集,因而其行文精炼,准确而深刻地阐明了儒家哲学的要义。惟其如此,《语丛》言简意赅,内蕴丰富,充分地展现了儒家哲学思想中的许多基本的概念,并且在其后的儒家篇章中也逐步地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和深化,因此《语丛》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本文就是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下,所做的一点点微小的工作。

郭店楚简《语丛·一》第72简“无物不物,皆至焉,而无非己取之者”[①] 所蕴含的人学内容十分深刻,如果以先秦儒家哲学经典作家的思想为背景支持,联系郭店楚简其他相关内容,再在与西方哲学的比较之中一照应,我们会立刻发现,这支竹简上所展示的内容不仅说明了儒家哲学关于本体论、认识论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而且它终究是一个人学的命题,并且具有令人吃惊的超前性格。
“无物不物”,第一个“物”为名词,第二个“物”为动词。W至少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领会到其中两层重要的哲学含义:第一,世界上的一切物质,无不以其不可替代的特殊性而存有,因而昭示了世界万物的差异性[“凡物无不异也者”(《性自命出》第8简)];[②] 无不以其不可替代的功能而发挥作用,因而显示了世界万物的不可替代性[“物各止于其所。”(《语丛·一》第105简)];无不以其不可替代的内在规定性显示其规律,因而展示了世界万物的可知性。彻底地把命题建立、并统一在了物质之上。第二,物之为物,其首要的特点在于发展,在于永不止息的运动。因此,《语丛·一》又有“凡物有有卯,有终有始。”(第48、49简)“”与“卯”,根据上下文文义,以及先秦时期的思维方式,结合古汉语训诂学的原则,当为“本”、“末”二字。[③] 如果这个训释成立,那么这个命题就非常准确而又简明地阐述了物质无不运动、发展的基本特征。而且与《易经》“小往大来”、“无往不复”,《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等命题连成了一片。凡是“物”,就意味着历程,就意味着发展,就意味着变化。这是儒家思想以《易经》、《易传》为依托,在《中庸》和《孟子》中形成“大化流行”思想的哲学起点。[④] 说到底,也是中国文化翻波涌浪、不断前进的最终动力。因此,郭店楚简《性自命出》还有“凡人虽有性,心无定志,待物而后作,待悦而后行,待****而后定。”(第1、2简)的命题,说明楚简作者已经强烈地认识到了“物”作为认识的对象和前提,是在流变中给人以牵制或激发的,对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深刻的影响,所以,《性自命出》接着又说:“喜怒哀悲之气,性也;及见于外,则物取之也,”(第2简)也就是说,物之所以为物,就在于它是以与人的性情相摩荡而存有,并且无时无处不是在激发着人的情感、心志的过程中显示出特性的。《礼记·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又有,“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在物与我的交互摩荡之中,物是具有独立性的,因此它理应对人的心志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物的这种独立性和实在性,使先秦的思想家们必须在两个方面做出回答:第一,在物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各自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之上?对此,先秦思想家的论述是深刻而全面的。《庄子》就认为,在人与物发生关系的过程中,人是应该掌握主动权的,不仅要“与物为春”(《德充符》),“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大宗师》),与物和谐相处,协调一致,而且还要“物物而不物于物”(《山木》),“不以物挫志”(《天地》),“不以物害己”(《秋水》)。对此儒家的论述也有惊人的相似,其中尤以《荀子》为突出:“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修身》),“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化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天论》)第二,物是否可以被认识,物通过什么途径来认识?在认识物的过程中,人到底何以取得它自己的地位?于是,《荀子》又说道:“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解蔽》)人为什么可以认识物呢?“精于道者也,精于物者也。精于物者以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故君子一于道而以赞稽物。一于道则正,以赞稽物则察;以正志则行察论,则万物官矣。”(《解蔽》)关键在于自我的修养,上承天命,下学上达,固定心志,磨砺性情,天人合一。“精于道”,才能“精于物”。充分重视认识活动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很显然,如果没有这种认识论的基础,儒家“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的

ERP-U8流程应用演示要点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yj15108451
  • 文件大小18.17 MB
  • 时间2018-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