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奔图产品大全》PPT课件.ppt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7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束鹿县张氏家族契约文书看清代直隶农村的银钱流通
[摘要]清代民间银钱流通、银荒以及银钱比价,历来为学者所关注,见仁见智。束鹿县张氏家族契约文书,提供了清代直隶农村银钱流通方面的珍贵史料,可供学者参考。[关键词]清代;契约文书;银钱流通 TheRuralCirculationofMoneyinZhiliProvinceduringQingDynasty Abstract:,. Keywords:theQingdynasty;deeds;circulationofmoney. 束鹿县张氏家族契约文书[1]中,有清代契约文书90张,加上张氏先祖抄录在簿册上的与现存契约内容不同的11张抄契簿,共101张。其中,数量最多的是买卖、典当房地的契约文书,共95张,占清代契约的94%。在这些契约中,每一张都有当时交换媒介——白银或铜钱的记载,真实反映了清代直隶地区银钱流通的史实,具有极珍贵的史料价值。笔者予以整理,不揣浅陋,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供同仁学者参考、研究。一、民间土地买卖中的银、钱流通将张氏家族买卖、典当房地的契约文书按时间顺序排列,十分清楚看出清代银钱流通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清初至康熙四十五年(1706)以钱交易;第二阶段,康熙四十九年(1710)至嘉庆二年(1797)以银交易;第三阶段,嘉庆五年(1800)至清末再次以钱交易。(一)见于契约文书中的清代银两康熙四十九年(1710)至嘉庆二年(1797)的88年间,共有土地买卖契约以及抄契簿49张,除乾隆五十六年(1791)的上手契和乾隆五十九年(1794)白契记载以铜钱交易外,其余的47张地契,全部记载以银两交易。关于银两称谓,在49张契约中,或“每亩价银××两”、或“共价银××两”,只有乾隆六十年(1795)正月十二日张钦出卖与张廷宽庄基的红契中,有“言定共价文银贰两”。“文银”应为“纹银”之误,“所谓纹银,它是****惯上对白银的泛指名称。”[2](P297)可见,清代,在直隶束鹿县农村,对白银的称呼为“银”,另外,在京师、京畿地区,无论寺院地契、[3]旗人满文房契、[4]固安农村房地契,[5]皆直呼一“银”字。不若一些地区白银有“元丝”、“水丝”、“元槽”、“方槽”、“盐撒”等复杂繁多的别称。[6](P537) 清代承袭明朝的货币制度,实行银钱并行,“银与钱相为表里,以钱辅银,亦以银权钱,二者不容畸重。凡一切行使,大抵数少则用钱,数多则用银。”[7](考5002)史学界也普遍认为,“这两种货币有各自不同的使用范围,一般情况下,国家财政收入、官员俸禄、兵饷、商人大笔交易多使用白银,而民间零星交易则使用铜钱。”[8]张氏家族契约文书反映的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见表1)。
表1 康熙四十九年(1710)——嘉庆二年(1797)土地买卖用银情况表:
表中可看出,1-5两白银交易次数占全部土地买卖的近30%,5-%,%。若把30两以下作为小额土地交易,则占到了全部土地买卖次数的83%。交易额最高的是乾隆三十二年(1767)上手契,超过百两。另一交易额较高的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地契,交易额达90两白银。较高的还有乾隆三十一年(1766)一例,为50两白银。%。
这些数字说明:
一、清代直隶束鹿县农村的银钱流通,完全受着市场经济杠杆的支配。随着社会上白银流通量的增加,在土地交易中,无论数额大小,全以白银为交易媒介。只有流通领域中,白银减少出现银荒时,民间土地交易才使用铜钱。这与“凡一切行使,大抵数少则用钱,数多则用银”之说似不完全相符。
二、康熙四十九年(1710)至嘉庆二年(1797)土地买卖使用银两的88年间,正是清代历史上最繁盛的“康雍乾盛世”。此时大规模的国内战争已经结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同时解除海禁,国外白银不断流入中国,白银数量增加,恢复了其流通领域主要货币的地位,即使在广大农村,白银也普遍流行。这符合清朝统治者“用银为本、用钱为末”的货币政策,反映了“康雍乾盛世”经济良性发展的状况。
白银作为交易媒介,最后出现在张氏家族契约文书中,是清后期同治十一年(1872)正月十一日张李氏出

《奔图产品大全》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yj15108451
  • 文件大小9.27 MB
  • 时间2018-08-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