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浒关蒯公亭的由来-吴中学.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漫话浒关“蒯公亭”
(浒墅关开发区吴县中学曹建平 215151, **********)
在浒墅关镇南大运河边的董公堤一侧,建有古亭一座,俗呼“三里亭”。亭为清乾隆年间苏州城内的士绅陈玉林创建,“以憩行道及迟舟”,所以亭中题额曰“於止亭”。该地南距枫桥七里,北距浒关三里,故自古为运河塘堤上供行人纤夫憩息的场所。“亭”者,停也,建亭于此既可提醒他们暂作憩息,亦可遮阳避雨;还有一个可能是提醒过往船只注意危险。当地有谚语说“关(浒墅)前落水,黄花泾(三里亭)浮尸”。该处系镇南京杭大运河与西通大白荡、东通黄花泾网荡的两条小河交汇之处。由于此处河面较宽,东西支流带来的泥沙于两侧淤积下来,导致水下暗礁凹凸不匀,使过往船极易擦底事故,导致舟毁人亡。可见,该亭的兴建充满了吴地文化的人文气息。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忠王李秀成指挥部队在亭北的文昌阁筑起营垒,作为太平军守卫苏州的北大门。三里亭遂因此毁于战火。同治六年(1867),清政府平定太平军后,由里人聚资重建。新建之亭面濒运河水面堤路,花岗石质,单檐歇山造,形制盛为优美。
民国以来,汽运轮船开始通行于大运河,三里亭成为重要的客运码头。建国后,政府又于此设立水泥驳船摆渡,接送两岸来往行人;同时,又修复整理董公堤古道,纤夫可以从兴贤桥沿路直达枫桥,古亭生机依旧。随着时代发展,轮船、摆渡相继退出历史舞台,董公堤渐趋荒废,行人日少,古亭再度沉寂。
由于长期以来的战火破坏,以及建国后运河拓宽,浒关老镇的明清遗迹几乎毁坏殆尽。三里亭作为古镇繁华的历史见证,就显得弥为珍贵了,以是故,三里亭被定为市文保单位。
三里亭亦名蒯公亭。民国时期,周边农村因此亭被称为蒯亭乡。何以若此,令乡民迷惑不解。民间传说蒯公是西汉初年韩信的谋士蒯通。
据新编《浒墅关志》记载,韩信帮刘邦打天下建立汉朝,被封为楚王。浒墅关当时隶属会稽郡,属于韩的封邑。韩府有位范阳来的辩士蒯通,出谋策划,扶植农桑渔果,繁荣城乡,很得民心。韩信自恃开国功臣,骄傲起来,刘邦为除后患,几次想翦除他。一次,吕后设酒席邀韩赴宴。蒯通劝韩与汉割据,自立为王,不要去赴宴。韩想自己与刘邦亲如兄弟,决不会干出不仁不义的事来。因此,韩信决定要骑马出发,蒯通拖住马尾巴,苦苦谏求。众百姓知道后,也跪在马前哀求。韩信一看时间不早,立即蹬马挥鞭而去,蒯通被马拖了一段路就死了。后人为思念蒯通,命亭为蒯公亭。
实际上,只要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这个传说的荒诞不经。根据史记记载,蒯通劝说韩信虽然确有其事,但当时韩信已经改封为齐王,封地今山东省境内,与浒关谓千里之遥,风马牛不相及。蒯通劝说韩信未果,只是“佯狂为巫”。韩信被杀后,蒯通很快改换门庭,成了刘邦麾下名相曹参的门客。
那么,蒯公究竟是谁呢?其实,三里亭临河柱面上镌刻的对联“亭棠甘人思召伯,桥垂柳荫名继公”,已经透露出了些许信息。上联引用了西周贤相召伯的故事。史载,召伯爱民如子,回封地时,每天甘棠树下为百姓解决生活困难,却对百姓毫无所取。百姓感念其德,爱屋及乌,对甘棠树加以精心保护。这就是“甘棠遗爱”的典故,比喻对离去之人的怀念,或赞颂离去官员的政绩。很明显,该亭的兴建是为了纪念某位离任的官员。
据清代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卷十“蒯子范判牍”记载,为同治初年担任长洲知县蒯德模,“初令长洲,当兵燹之后,兴利除弊……顾于小民则恋爱如家人

浒关蒯公亭的由来-吴中学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565369829
  • 文件大小45 KB
  • 时间2018-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