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凌空蹈虚的人文性.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凌空蹈虚的人文性
从不足的方面看,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目标错乱,学科知识意识淡薄,课文与写作指导脱节。下面,笔者按单元结构具体分析。
一、单元导语
“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编写组”介绍该套教科书时说:“必修部分体系安排,发挥语言的育人功能,着眼学生的精神发育,以人文话题为统领。”这一原则落实到单元导语,单元导语则是对人文主题的解释说明。单元导语体现了人文性的理念,较具体地设定了单元目标。
目标是一种理念,是从将来的结果对当前的规定,是未实现的结果。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全部的手段、材料等都为着目标服务,就譬如,小麦的根、茎、叶、花以及阳光、水分、肥料等最终都是为了长出麦粒。把人文性作为目标,那么,实现出来的结果就是人文性。
从性质与实体的关系来看,人文性不能独立地作为教学目标。打个比方来说,甘蔗是实体性的,甜是甘蔗的属性之一,甜菜、玉米杆、高粱杆等,这些实体性对象都具有甜的性质,如果单纯地追求甜,也可以在甘蔗之外的其他的实体中获得。这个比方说明语言与人文性的关系:语言是实体性的,是个别的;人文性是属性,是普遍的;语言是独立的,不依赖于历史、物理而存在;人文性是非独立的,必须依赖于语言、音乐、美术等实体对象而存在。离开了实体,人文性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如果说语言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也不可以把人文性作为语言教育的目标。我们认识到甘蔗的甜味浓,专门从甘蔗中获得甜,那么,就必须一心一意地种植甘蔗,把甘蔗种植好了,才可能得到纯正的甜味。倘若不把种植甘蔗作为目标,而是把甜作为目标来追求,哪里有离开甘蔗、甜菜之外的甜呢?把语言这个实体性对象弃置一边,而把人文性作为教学目标,这是舍本逐末。黑格尔说:“实体性的东西,坚定不移的东西,才是特殊目的的负荷者,并可以促进实现这些特殊目的。”语言教育培养人文精神,是在培养理解和表达的语言能力的过程中,潜在地实现的。
“着眼于学生的精神发育”,培养具有人类优秀品质和完满个性的人,是教育的总目标。历史、美术、物理,等等,各个学科无不具有促进学生精神发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功能,每一学科从自己的一个方面满足学生精神成长的需要,每一个学科都“着眼于学生的精神发育”,各是一条通向教育总目标的实在的道路,各自承担着自己学科的责任,共同地构建学生的精神大厦。现代教育的合作,其前提是分工,“语文”认不清自己,不能坚定地守护在“语言”的位置,而是常常越位,总想着耕种他人的田,却荒芜了自己的地。
单元导语确定的人文性目标,偏离了语言教育的大方向,对一线教师来说是一种误导。
二、文本选择
单元导语确立了单元教学目标,这个目标成为选择文本的原则,所选文本的内容就必须符合人文主题。必修三的第二个单元的题目是“号角,为你长鸣”,单元导语强调学****伟大的人格,《教学参考书》解释专题内涵说:“懂得人的尊严和修养,培养良好的个人品格,树立进步的人生追求,是语文学****的任务之一。”这个单元所选的《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品质》《老王》等4篇文章,其内容都比较好地体现了“良好的??人品格”的主题。
根据单元主题选编课文,编写意图指向文章的内容。语言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凡人类活动,无不可用语言表达出来。物理、化学、生物、经济、政治、法律,等等,都现实地成为了语言的内容,有些经济、政治、法律、哲学的专著都不属于“语文

凌空蹈虚的人文性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iros009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8-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