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课题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学****br/>目标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3、学****编写阅读提纲。
重点
l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学****编写阅读提纲。
难点
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方法
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知识链接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 国密执安州的安阿伯,当时他的父亲在密执安大学念书,后来到台湾大 学任教。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 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 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 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 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 升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7年被委任为《核仪器 与方法》编辑委员会委员,也是美国、意大利等地物理学会会员,美国艺 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密执安等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1976 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4 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目前,丁肇 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 学事业极为关心。在他领导的实验小组里,中国派去的同志约占半数, 这些科学工作者在他精心指导下正从事基本粒子的研究工作。
课时
两课时
教学环节
时间
第一课时
学法指导
情景
导入
2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 
仔细聆听
自主
学****br/>8分钟
简介作者。
借助工具书自学字词:
丁肇中( )瞭望( )彷徨( )
儒家( )埋没( )授予( )
3、解释词语。
彷徨: 修身:
格物: 致知:
诚意:
袖手旁观:
独学本文借助课下注释完成
一帆风顺:
4 四书指:
五经指:
合作探究
小组展示
1“格物致知”究竟是什么意思?
明确:格物致知就是“从探察事物而得到知识”的意思。
2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
明确: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3作者说我们每个人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那么,我们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明确:作者讲了三方面的道理来证明“我们每个人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个观点的:
(1)这是由传统中国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
(2)这是被科学进展的历史和实验的过程证明了的。
(3)这也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所不可少的。
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关键是什么?
明确: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关键是他是否对事物客观的、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积极主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57 KB
  • 时间2018-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