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哈姆雷特》中的喜剧性因素.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哈姆雷特》中的喜剧性因素.doc《哈姆雷特》中的喜剧性因素
论文导读::因为莎士比亚悲剧中穿插喜剧因素并不是单单为一时吸引观众。莎士比亚都有把一些喜剧性因素融入悲剧之中的倾向。哈姆雷特的故事最早见于丹麦历史学家萨克索作的《丹麦史》。
论文关键词:莎士比亚悲剧,喜剧性因素,哈姆雷特
悲剧和喜剧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戏剧样式。亚里士多德给悲剧下了一个定义: 悲剧是对一种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用于剧的不同部分,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已经谈到喜剧的特征,他认为:喜剧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 所谓较差,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坏,而是指具有丑的一种形式,即可笑性(或滑稽),可笑的东西是一种对旁人无伤,不至引起痛感的丑陋或乖讹。
悲剧与喜剧有着严格的界定标准,两者的界限可谓泾渭分明。但从早期的《罗米欧与朱丽叶》到中晚期的四大悲剧,莎士比亚都有把一些喜剧性因素融入悲剧之中的倾向。所谓喜剧性因素莎士比亚悲剧,在本论文中指的是滑稽、可笑等与严肃相对立的因素,它出自于喜剧的本质性特征。
在此,我们要分析一下,莎士比亚在悲剧《哈姆雷特》中是如何把一些喜剧性因素融入其中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哈姆雷特的故事最早见于丹麦历史学家萨克索作的《丹麦史》,故事的中心是复仇。哈姆雷特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哈姆雷特所看到的人类的弱点(虚伪、自以为是、***荡和唯利是图等)有很多是莎士比亚通过喜剧手段来揭示和讽刺的。
一.《哈姆雷特》中的喜剧性因素

波洛涅斯是《哈姆雷特》中的重要喜剧人物,他自命智慧,实际糊涂;他爱子疼女,却又害了他们。他的人物形象饱浸喜剧的浓汁,是十分典型的喜剧性格。他的判断时常是错误的,而且接二连三地出错,这使得观众对他的政治才能和人格价值持否定态度。他在所有场合都显得有些可笑,他对克劳狄斯与哈姆雷特,都只能算是一个陪衬的角色:他的狡猾与奸王的狡猾相比要逊色许多;他的人生哲学的观点与哈姆雷特相比是空洞的。但他在这部悲剧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他的个人魅力正好适合做整部剧作的穿针引线人,他这个喜剧人物的个人悲剧又成为大悲剧的导火索。
莎士比亚对波洛涅斯这个人物的设计是费了一番苦心的,他的言行所产生的喜剧效果让人忍俊不禁,他那样的父母与子女关于恋爱的争执与矛盾出现在莎士比亚的多部喜剧中。第二幕开始波洛涅斯送儿子去法国读书让仆人去探听儿子在法国的言行,那种充满喜剧性的谈话却让人捧腹。这正是凸显了波洛涅斯的爱探听、好为人师、谎话连篇和自作聪明怪癖。波洛涅斯对儿子的关心又不放心,他作为喜剧人物的自作聪明却昏聩透顶被生动地描绘出出来,试想有哪个正派明智的父亲为了探听儿子的言行会自己主动编谣言陷害儿子?波洛涅斯知晓事事而事事不知的的糊涂形象被塑造得栩栩如生。
波洛涅斯的怪癖更体现在他自作聪明地周旋奸王、王后之间,做奸王的惟命是从哈巴狗,净干些偷听、传话和挑拨是非的下作勾当,他躲在帐幕后偷听而被哈姆雷特刺死时,哈姆雷特对他作出了评价: 是哪个鼠贼?要钱不要命吗?我来结果你免费论文下载。你这倒运的、粗心的、爱管闲事的傻瓜,再会!我还以为是一个在你上面的人哩。就这样,波洛涅斯因为偷听的怪癖成了奸王的替死鬼,他的死虽毫无壮烈可言,但却是剧中人物命运转折的重要一环,奥菲利亚因此发疯、溺水,勒替斯因此替父报仇,才导致了悲剧的结局。波洛涅斯这个糊涂可笑的小人物掀起的却是血雨腥风的大浪。

创作《哈姆雷特》时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悲剧,集演员、剧作家和剧院股东于一身,是他生命和戏剧创作的黄金阶段。也许正因为如此,在《哈姆雷特》一剧进行到第三幕第二场时,哈姆雷特与伶人上场,他本该向伶人交待如何更加活灵活现地演那场用毒药注入国王耳朵进行谋杀的哑剧,但他却与伶人大谈戏剧:话剧该如何讲台词呢? 一个字、一个字打舌头上很轻快地吐出来;话剧演员演出重要的手段有两个,一是语言,二是动作,因此你应该接受你自己赏识的指导,把动作和言语互相配合起来;做一般演员如此,扮演戏剧小丑,更不可临时编一些话加上去, 用自己的笑声,引起台下一些无知的观众的笑声( 第三幕第二场) 这一方面明确说明莎士比亚娴熟运用的戏剧理论:在悲剧中用小丑这种喜剧媒介引起观众的笑声;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莎士比亚情不自禁改变身份,取代哈姆雷特走到前台亲自阐明应该如何演戏的想法跃然纸上。这样的复杂化也不是不合时宜的噱头,因为莎士比亚悲剧中穿插喜剧因素并不是单单为一时吸引观众,喜有喜的原因,悲有悲的目的,他的戏剧就是为揭示善恶的本来面目,刻画真实的人,悲中有喜,庄中有谐。
3. 小丑插科打诨
第四幕结束时是奥菲利亚发疯后淹死在河水里的悲剧

《哈姆雷特》中的喜剧性因素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63 KB
  • 时间2018-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