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蛙》折射出的历史与现实.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蛙》折射出的历史与现实
【】莫言的长篇小说《蛙》,以农村为题材,关注新中国几十年来的生育史。在小说中,饱含了对生命的关怀和敬意以及对人性复杂的思考。
【关键词】典型人物;创作手法;主题意义;现实批判

200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莫言的长篇小说《蛙》,这是一部讲述中国农村计划生育,关注农村题材的小说。小说以讲述一位乡村女妇产科医生“姑姑”的故事为线索,展示了中国农村和农民几十年来的变迁,意在表达对生命的关怀和敬意,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当前社会不良现象的现实批判。读了这部长篇小说,一时感触颇深,以下就其中几点,浅谈感想。
一、典型人物的塑造
《蛙》关注农村题材,关注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在这部小说中对典型人物的塑造是很成功的。其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说中“姑姑”形象的塑造。在小说开篇这样生动的描绘姑姑——“一个骑着自行车在结了冰的大河上疾驰的女医生的形象,一个背着药箱、撑着雨伞、挽着裤脚、与成群结队的青蛙搏斗着前进的女医生的形象,一个口叼着香烟、愁容满面、衣衫不整的女医生的形象
”。这为“姑姑”的形象定下了一个基调,同时也给读者无限的想象。
小说的题目为《蛙》,为了使标题与小说主人公联系起来,莫言使用了同音和引申义使得“姑姑”与“蛙”之间做了非常巧妙地结合。首先,作为接生员的姑姑一辈子接生的是“娃”(“娃”其实是“蛙”的实质命名)。另一方面,在文章中曾特别强调姑姑怕蛙,因为曾在计划生育运动中毁掉几千个超生孩子的性命,使姑姑有了一种负罪感和恐惧感。在小说中有着一段生动形象的姑姑被青蛙追赶恐吓的场面描写,这一段荒诞手法的描写,既写出了姑姑被青蛙包围时的慌不择路,惊恐不堪,同时也是姑姑内心负罪恐惧的生动写照。
我认为,对于“姑姑”这一典型人物的塑造,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全面性丰富性,它摆脱了以往文学作品中那种“高大全”式的形象,在她身上体现出了人性的善与恶,写出了人性的复杂面。一方面,作为妇产科医生的姑姑大胆认真,她接生的孩子无数,救了无数难产的妇女的性命,是高密乡新生命的守护者,在乡人眼里是善良和蔼的;另一方面,在计划生育的政策下,姑姑想尽一切办法给超生妇女“结扎”“引流”,甚至威胁孕妇家庭点火烧房,造成过“一尸两命”的悲剧,这里的姑姑又是残酷无情的,是一个“妖魔化”的人物。但正是借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来***整个中国的生育发展史。姑姑是国家政策的执行者,是职业的忠诚守护者,我们并不能从传统道德上来评判她的罪与恶。姑姑的命运也是带有悲剧性的,作为职业医生的她肯定是尊重敬畏生命的,但是对于政策号召的强制手段,她也无能为力,她的内心也饱受着折磨和煎熬。对于职业的坚守和生命的毁弃构成了姑姑人性的矛盾。所以,在小说后半部分,步入晚年的姑姑开始审视自己的过去,对自己以往的行径进行忏悔。我们在姑姑这一形象的身上看到了对生命的责问与思考以及对人性复杂的沉思。
二、创作手法独树一帜
莫言的小说创作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都是思想天马行空,独立不羁,叙述方式奇异。
首先,在小说《蛙》中,小说和书信体互文的写法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小说以计划生育为大背景,讲述了新中国从建国,到文革,到改革开放再到新世纪四个不同时期发生的故事,每一个历史时段的故事都以故事的叙述者万小跑(蝌蚪)和日本人杉谷义人的通信展开,用一种类似倾诉的方式讲述每

《蛙》折射出的历史与现实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54 KB
  • 时间2018-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