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传统聚落与民居中的道家美学观.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硕士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传统聚落与民居中的道家美学观
课程名称: 传统聚落与民居
年级: 2012级
专业: 建筑学一级学科
姓名: 蒋一力
学号: 12081007
指导老师: 周觅
传统聚落与民居中的道家美学观
(蒋一力 12081007 建筑学院)
摘要: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其天然真趣之境界。用道家的经典来分析中国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所蕴含的美学特质,对理解传统建筑中承载的历史含量、文化支撑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道家美学观传统聚落民居建筑
中国传统美学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影响最为巨大。正是这三者的不断冲撞与融汇,影响和决定着中国传统建筑思想、审美趣味的不断变化与发展,
形成了“中国式”的建筑美学精神。中国之纯美艺术精神原出于道家,尤其是庄子的精神。“道法自然”哲学思想的建构从精神境界渗到审美境界,蕴涵深厚,为中国美学中审美理论的丰富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艺术的影响深远。

道家思想与传统音律老子云游阴阳相生、相克
中国的传统聚落与民居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特定人群的生活****俗的差异,在建筑美学形态上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构成。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建筑形态背后,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积淀,其中道家美学思想对于传统聚落与民居形态的影响明显、深厚。道家“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在其的外部环境的选择、处理及内部意境的表达中有着直接的体现。
一、道家美学与中国传统聚落
“聚落”作为一个由自然环境、建

安徽宏村聚落景观
凤凰古镇
罗城古镇——旱码头
构筑实体和具有特定社会文化****俗的人所成的有机整合体,社会文化在其内涵和外延上都具有主导作用,它不仅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及生活方式,并且支配、控制着聚落的空间形式。
传统聚落中儒道表现出的“天人合一”的价值取向和美学思想在基点上是相融相通、互为补充的。立足于聚落的实质环境中,道家的主题精神与儒家注重建筑环境对人的道德教化作用不同,它强调在聚落环境中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与山水的契合中追求自然质朴之美。具体表现在选址、风水及其空间组合、景观布置等方面,透射出“美”与“真”和谐统一的审美理想,表现出自然适应性、
社会适应性和人文适应性等审美文化特征。
1、聚落选址
聚落选址上,道家推崇“不以人助天”、“无以人灭天”的观点,表达其思想中对自然的尊崇和顺应;“择吉择中”而居传达出建筑的社会意义和精神功能。这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美标准反映到选址上——自然的因借和山水的契合,强调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及其天然真趣的境界。
浙江永嘉县芙蓉村因其西南山上有三座高崖,其色白里透红,状如三朵含苞待放之芙蓉,因而得名。置于自然,也与整体环境相呼应,整个聚落形态构成抽象的“自然物”。

芙蓉村聚落布局风貌鸟瞰村口风水树
2、风水之术
聚落环境的选址相地过程中,哲学思维的巧妙运用处处可见“风水之术”中道家建筑文化因子。“风水术”的选址方式不仅表现出传统社会人们对自然的顺应和对宗族兴旺、田园耕读文化生活的理想和向往;更重要的是风水术中“藏风得水”的理念所蕴涵的生态观。藏风就是避风,得水便是聚水,藏风得水的结果就是形成一种平静而滋养的生存环境,从而有利于万事万物的生长。
阆中风水以负阴抱阳为形,以蕴藏生气为本。作为一种独特的东
方意象类型,阆中风水对古镇居民而言,影响最多、最大的其实是心理上的感应。风水模式的层层护卫形制会缓解心理场的紧张,形成封闭的防卫空间。

阆中风水布局江边景观天心十字
3、空间布局
四川福宝古镇三面环水,地山脊,聚落基址狭窄而陡峭,整个古镇顺应山脊布置,和自然山水相融相依。巧用山势,使古镇呈现“五龙抱珠”的独特地理形制和自然空间格局。
社会因素:传统聚落空间布局方式富有人文寓意,一方面从安全防御的角
度出发,表现出封闭内向的特点。另一
自然因素:传统聚落空间布局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强调对山水的因借和避让,使得建筑与环境相互渗透,表现出相生相栖的和谐美。

福宝聚落景观
街巷与地势
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化重血缘关系、宗族聚居思想的影响,聚落常常表现为以宗祠为中心的布局形式。围绕宗祠,按尊者居中的原则,聚落空间层层展开,主次分明、分区明显。其聚落文化中强烈的归属感、秩序感便在建筑布局中突现。
安徽省黟县“桃源洞”便因战乱等社会因素而选着这般独特的“避世”空间环境。

桃源洞入口聚落风貌聚落水体景观
4、景观布置
聚落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乃至物体都不自觉地纳入人们对住区环境的整体规划中。这些自然之物的点缀深刻地反映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内涵。中国古代美学素有“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之说,并由此

传统聚落与民居中的道家美学观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0012230
  • 文件大小2.18 MB
  • 时间2018-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