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古筝音乐美学研究论纲-.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古筝音乐美学研究论纲*
所谓古筝音乐美学,实际上就是对古筝音乐的美学研究,是对古筝音乐的审美特质、审美意义和生成机制所作的理论阐释。它既不同于音乐哲学对所有音乐现象作最一般、最抽象的思考,也不同于一般(西方)音乐美学立足于17世纪以来的运用共性写作手法创作的音乐的研究,同样,它也不同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立足对传统音乐审美的共性特点的概括与总结。作为对古筝音乐审美特质的研究,它的独特对象就决定了它的独特性,也显示了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当然,将古筝音乐美学与音乐哲学、一般音乐美学、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区分开来,并不意味着与它们毫不相关,与它们完全隔绝。它们中的一些理论成果可以成为古筝美学研究的理论资源,它们的一些方法和原则也可以为古筝音乐美学研究提供参照。但所有这些,都不能改变古筝音乐美学研究的相对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也决不是一般音乐美学的简单套用,甚至也不是对它的具体运用。
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古筝音乐美学与它的关系较为紧密,但也只是个别与一般、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作为个别和个体本身的丰富性,一般与整体也是无法替代的。相反,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建设和完善,是有待于组成它的各个部门如古筝美学、古琴美学、二胡美学、笛箫美学等才能够最后完成的。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古筝音乐美学也一定要像一般音乐美学或中国传统音乐美学那样建构出一个完整、周全的理论体系,里面包含着本体论、创作论、表演论、审美论等音乐美学通常具有的几个方面?回答是否定的。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筝音乐美学不需要再去构建一个无所不包的理论体系,而只需要对古筝所特有的功能、形态、审美、意义进行研究即可。这里主要有三个关键词:一是
“特点”即古筝在形制、音色、技法、美感、文化等方面有什么独特之处;二是“意义”即上述各个方面的特点有什么意义;三是“机制”即古筝在形制、技法、音响、美感、文化诸要素间存在着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应该就是古筝音乐美学研究的主题所在。分而言之,则主要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对古筝音乐历史文化资源的提炼

中国民族乐器大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古琴不用说了,由它所形成的琴学,那是用“博大精深”来评价都绝不为过的。其它如箫、笛、瑟、筝、三弦、琵琶、箜篌、阮、胡琴等,也都有着一两千年甚至更长的历史。历史悠久,并不仅仅是占据的时间长,更重要的是,由于在漫长的历

史中为人所用,便自然会在它的身上凝结着丰富深厚的文化信息和艺术意味。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信息和意味也会有所变化,但不会完全消失,那些已经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渐定型了的因素,实际上已经融人乐器本身,成为乐器自身的一个重要品格或构成元素。如何充分地利用这些元素,是能否在现代展示乐器魅力的一个关键所在。这就告诉我们:在现代音乐活动中,对于传统乐器,我们不能够脱离它的历史传统,不能只是简单地将它只是作为一个物件、一个工具对待,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它在历史上所充当的文化角色和承担的文化功能,并将它作为乐器自身的一种宝贵文化资源加以提炼,然后才能融人现代音乐的创造中去。在中国传统乐器中,筝就是一件有着独特历史文化内涵的乐器,研究古筝美学,就不能缺少对古筝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

挖掘古筝的历史文化内涵,首先就必须把握它在历史中的社会功能属性。在这个方面,古琴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古琴是公认的文人乐器,体现的是文人阶层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古琴相传产生于上古帝王之手,说法虽然不一,有伏羲说、神农说、黄帝说、尧说、舜说等不同说法,但都属统治阶层,并担当着治理天下的重任。后来大约在东周时期,随着士阶层的产生,古琴转移到士亦即后来的文人手中,成为文人修身养性、自娱自乐的工具。再由这修身养性、自娱自乐,便形成古琴音乐的许多特点。®古筝则不同,就起源方面看,较为流行的是“二女争瑟”的传说,体现的就是平常人的事,具有明显的民间色彩。再从考古和文献资料看,至少在战国时代,筝已经在中国的不同地域的民间广泛流传了。过去我们通常认为筝起源于秦,故称秦筝,现在我们知道,筝不仅在西部的秦国存在,在东部的齐鲁亦很普及“临淄甚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筝/’(《战国策•齐策》)说明筝在东部民间也很流行。甚至在南方的江西,也曾出土过一件13弦筝,年代甚至更早,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到目前为止,没有文献资料证明筝在先秦进人宫廷乐队,也没有文献证明筝是士阶层的特有乐器,它一开始就在民间。只是从汉魏起,筝才进人宫廷,成为清商乐队的一员,而清商乐的正是民间音乐。所以,尽管筝已进人宫廷,但它真正的血脉仍在民间,根也仍在民间。有研究者曾撰专文论述古筝的民间属性,并大声疾呼:“筝来自民间、抒发民情,筝乐是承载草根情感的仁智之音。”③正是由于古筝基于民间的社会

中国古筝音乐美学研究论纲-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66 KB
  • 时间2018-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