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五湖四海红宝书到无厘头网络用语.doc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五湖四海“红宝书”到无厘头网络用语
摘要:语言使用特点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民众思想状态。本文对比文革时期新词句与当今网络流行语在表达****惯、灵活程度、集散现象和语言风格四个方面的不同特点,分析得出民众从偏激到平和,从僵化到灵活,从同化到开放,从缺乏主见、浮夸虚假到彰显个性、追求真实的思想变化。此外,本文还着重从社会文化层面对民众思想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词句特点思想变化
继《人民日报》头条中使用“给力”一词之后,“高富帅”“高大上”“土豪金”等网络流行语也登上了2014年央视春晚的舞台。如今,无厘头的网络流行语被网友们创造改编并大量使用,不但在网络上掀起阵阵用词上的浪潮,而且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大众传媒的语言体系。
语言学者陈建民曾指出:20世纪以来,汉语新词语的出现曾经有过三次“大爆炸”:一是五四时期的学者造词,大批外来词通过音译意译等方式进入了现代汉语;二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政治造词,大批与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密切相关的词语接连出现;三是改革开放时期带有全民性质的造词运动,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汉语新词语。陈建民所述的三个时期均是我国社会文化、民众思想的变革期。可见,作为语言现象的造词现象与社会、文化、民众思想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将对比
“文革”词句与当今“网络流行语”在词句创造与使用****惯上的不同特点,分析两个时期民众不同的思想状态,并在社会文化层面探讨不同思想产生的原因。
一、词句创造与使用****惯的特点及折射出的思想状态
(一)表达****惯
文革时期常常使用甚至重叠使用极端词语。极端词语是表示“极”“最”义的词语,它们是表示范畴中的最高级或较高级,如“最”“极其”等。而重叠使用极端词语,就是连用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极端词语来修饰某一中心词,如“最最敬爱的毛主席”等。文革时期这种极端词语被高频、过量使用。根据陈松岑对文革前后《人民日报》上“甚词”(如“大、极、彻底”等)的统计,文革期间这些词汇的使用频率比文革前后高出近35%。处于“两个阶级”“两种路线”的“生死大搏斗”的社会背景下,民众动辄“彻底打倒”“大批大斗”,非此即彼,心理偏激,缺乏理性,易走极端。极端词语的过度使用、重叠使用正反映了文革时期偏激的社会心理特征。
网络流行语常常使用柔化过的词语或者替代词,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咆哮体”的广泛使用。“咆哮体”的语句中通常带有多个感叹号,一般也会伴随使用
“有木有”“伤不起”这样的表达。比如歌星王菲的微博“这通劈头盖脸,怎么觉着脸上沾满口水,重得抬不起头来啊!有木有!”,其中“有木有”一词就是柔化过的,让人感觉到强烈的情感,但又不会显得太尖锐、太生硬。网友们乐于使用这种柔化过的语句来表达情感,因为不管多么强烈,使用者总能将其自身的情感置于可控状态,达到语言上的平和,实现内心的平和。这种语言现象则恰恰折射出了理性、平和的社会心理状态。
(二)灵活程度
文革时期的词语创造和使用比较固定、呆板,仿词现象很少见。仿词是指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改变原来特定的词义,创造出新义。文革期间的仿词只有“大节(仿‘小节’)、党阀、学阀(‘军阀’)、老保、老九(仿‘老乡’之类)”等几个。人们按部就班地使用已有的词汇,不敢擅自对词语进行仿造。在强大的政治高压和严肃的文化氛围里,民众的

从五湖四海红宝书到无厘头网络用语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iros009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