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数学审题习惯教育案例 赵洋.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观察、读、画、说、变式”解决乘除两步问题
一、主题
“观察、读、画、说、变式”解决乘除两步问题——关于“二年级图文解决问题”审题****惯的培养。
二、背景
从一年级开始,对于图文结合的应用题,我都是让学生按照“是什么,有什么,干什么,怎么干,注意什么”这几个环节去解决。一直以来,学生都能按照这几个步骤去解决问题,没出现什么大问题。二年级时学生就开始接触乘除两步解决问题的题型了,在“怎么干”这个环节就出现问题了。
三、案例问题事件
那天,我按照那五个环节去教授例4(例题如下)
在这道题中,“买一辆小汽车用多少钱?”是个间接问题,例题中给出了,学生也根据这两个问题列出了算式。看似问题解决的很顺利,但是在学生做****题“做一做”(题如下)中问题显现了。

将近一半的孩子是这么做得:18÷6=3(个)
正确答案是:第一步:2×9=18(盆); 第二步:18÷6=3(个)。
看过学生的答案,我发现学生们在审题时把隐藏的问题“两组花一共多少盆?”当成了已知条件去运用。
四、诠释与研究
(一)原因分析
,在本单元前面的教学中,出现过这种****题
(练****四第8题)
在这道题中,如果是写除法算式,“一共15个萝卜”就成了已知条件,而这个已知条件在乘法算式中却又是解决的问题。前面有了这样的练****所以学生在这道题的审题时定性思维的认为“做一做”中的“一共18盆花”也当成了已知,却忽略了“两组”这一信息,也忽略了本题所处本单元的位置。本题是继例4的应用和巩固,而例题就是让学生接触两步乘除的解决问题题型。
2. 学生们求成心切,读题的速度很快,经常常一目十行地将题目要求扫视一遍,然后凭借着自己已有的解题经验或大概的印象开始做题。
(二)我的方法
经过仔细地研究教、教参,以及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我研制出了适合自己班级孩子的解决图文两步乘除的方法。
,提取有用数学信息
“读”,就是要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因为是图文结合的解决问题,所以上面的数学信息是杂乱无章,需要去重新组织,而且经常是条件多余或不足的。如何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呢?
(1)找出所有的数学信息,根据相关的两个已知条件去解决该问题。这种方法适合在学生的训练中,因为不是所以的题中,最后要解决的问题一定要把所有的条件都运用到,也不是所有的条件都能解决一定的问题。
(2)从问题入手,根据问题寻找相关的已知条件。这种方法适合在平时的测验、考试中,因为它不必浪费时间,能迅速解决问题。
,推敲出字、词、句的含义
在这里,“画”就是要求学生在读题的基础上,用笔做出记号,将关键字、词圈出来,将已知信息用“——”画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用曲线标出,帮助学生理解题中的各个信息的关系,已知信息与问题的关系,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
在图文并茂的题中,就需要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了,在开始训练时我让学生把图文结合的题运用纯文字表达出来,也就是编成一道文字描述的解决问题的题,这样学生就容易找已知条件和问题了。后来,我才要求学生“画图”。这道题中,有一个是隐藏的问题:共有多少盆花?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就需要画出“两组花”并在边上标出“两组”、“每组9盆”两个条件。这样学生就能够根据这两个条件来解决问题

数学审题习惯教育案例 赵洋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1017 KB
  • 时间201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