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加快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考.docx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加快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考


李振兴

蚕桑产业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增产增收的骨干产业,能够大幅度增加农户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而且还能绿化环境,涵养水分,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工业化程度不高的贫困山区,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相比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为此,笔者就结合我县独特区位和资源优势,如何把新兴的蚕桑产业变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作一些粗浅思考。
一、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及效益分析
发展现状。我县的蚕桑产业开发始于XX年。按照“山头育蚕,山脚种蔗,家家都是养植户”的产业布局思路,以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发展,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栽桑养蚕业,为增强地方经济发展后劲探索新模式,开辟新路子。目前,全县蚕桑种植面积达7375亩,建有蚕室352间,产茧41374公斤,收入达167万元。
效益分析。经过试验示范证明,我县大部分乡镇适宜发展蚕桑产业,较之水稻、包谷等传统产业,具有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是经济效益。当年栽桑,当年养蚕,当年见效,桑树栽种一般可以使用20年以上,在目前农村种植结构相对单一。据统计,新植1亩蚕桑地和饲养费用需要投入3940元。前三年每亩养蚕收入8225元,前三年所剩收入2415元,前三年平均每亩每年养蚕所剩收入805元,略高于种植玉米收入。三年后栽桑养蚕将不再投入蚕室建设、蚕具配套等费用,每亩每年仅投入化肥、农药等费用780元,而收入5250元,获利4470元,是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收入的5-6倍,将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二是社会效益。目前,部分农户基本上以栽桑养蚕为业,就业问题得以解决,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拓宽路子,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稳定山区各族人民、发展民族经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三是生态效益。桑园大多分布在荒地荒坡上,对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了重要作用,还有桑树每年都要进行树型修剪,五亩桑园剪下的枝条可供一户农户一年烧柴,可有效减少农户上山乱砍乱伐,从而有效地保护山区生态环境。
二、蚕桑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蚕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总体上还处在低层次、低水平、低效益的状态,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与农业特色产业效益最大化的要求相比,与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相比,无论从产业开发的规模,还是产业开发的质量和效益,都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思想认识不高,影响产业发展推动力。蚕桑产业在我县还属于一个新兴的产业,干部群众对蚕桑效益、种养过程不了解,发展信心不足,存在畏难情绪,试种部分群众没有把蚕桑产业当作主业,而是副业,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加之对蚕茧市场变化心存疑虑,发展产业的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
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产业发展进程。蚕桑产业一次投入,可多年受益,但产业发展初期资金投入需求量相对较大,而目前在资金投入上,缺乏争取国家项目投入的渠道,行政性资金投入量小;县乡财力不足,投入有限;群众收入水平低,无力加大投入,一些群众单纯依赖政府的思想严重,不愿投入。因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是制约蚕桑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养蚕数量较少,影响桑园规模扩大。究其原因:一是条件制约,若要扩大养蚕规模,必须推行养蚕新技术,配套养蚕硬件设施,彻底改变人蚕共室的状况,这是养蚕数量上不去的主要制约因素。二是随着劳务经

加快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iang1982071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