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于林惠祥在台湾民族史领域的学术创新.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林惠祥在台湾民族史领域的学术创新
论文:林惠祥是中国人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我国学者中,他最早系统地调查研究高山族的历史文化,最早科学地论证台湾与大陆史前族群和文化的渊源关系,在台湾民族史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林惠祥的台湾民族史研究具有鲜明的人类学历史学派特色——将历史学和民族学有机结合起来,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田野调查资料相互印证,再结合人类学的理论进行分析。他晚年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甚深,积极追求民族史学的现实效用,以台湾民族史研究为维护祖国统一服务。论文关键词:林惠祥;台湾;高山族;番族
林惠祥(1901—1958年),中国人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2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社会学系,1927年考入菲律宾大学,师从美国历史学派考古人类学家拜耶()教授学****人类学,仅1年时间,就取得硕士学位。归国后在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工作,1931年任厦门大学历史社会学系教授,1934年出任历史社会学系主任,建国后任厦门大学历史系主任,主持建立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并任馆长。林惠祥在文化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史、民俗学等领域均卓有建树。就民族史方面而言,他是国内系统调查研究高山族历史文化的第一人,最早科学地论证了台湾与大陆史前族群和文化的渊源关系,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学术成就。
一、首次对高山族历史文化进行全貌性研究
林惠祥是高山族历史文化研究的开山学者。1929年林惠祥的“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调查”及凌纯声等之东北族群语言文化调查,开境内族群民族志田野工作之先河。1929年,任职于中央研究院的林惠祥受院长蔡元培之托,冒着生命危险,到日本占据下的台湾调查台北圆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和高山族(当时称番族)文化遗俗。1935年,他在厦门大学任教时,于暑假第二次赴台湾高山族地区调查,搜集高山族文物。林惠祥认为搜集这些标本的意义在于:
“可说明人类之原始文化,可为研究历史之助”;可为研究人类学和高山族文化提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林惠祥将台北园山的考古资料与高山族的民族志合编成著名的《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列为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专刊(第三号),1930年在上海出版。该书对“番族”的名称、种属、体质、历史沿革、理番事业进行了论证,并有各族分述、生活状况、社会组织、风俗宗教、语言艺术诸方面的介绍和图照,对台湾高山族历史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研究。
林惠祥在《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引言”中指出,研究台湾“番族”状况在学术上具有重要价值,从台湾“番族”的状况略可窥见人类文化史上之原始状态,同时“台湾为世界大岛之一,而番族之住地占全岛之大半,且此族与中国亦有历史上之关系”;“其状况之本身在史地上亦有知晓之必要”。
林惠祥结合实地调查材料,对汉文历史文献关于台湾高山族的记载进行了分析和考订。《尚书·禹贡》有“岛夷”的记载,日本学者尾崎秀真所编《台湾古代史纲》指出,《禹贡》书中所言“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橘柚,锡贡”即指台湾“番族”。林惠祥通过对高山族服饰标本进行分析,验证了尾崎秀真的结论:“此说初似不经,然细考番族之衣服可信其无误;惟《禹贡》一书决非夏时之物,后世人方有此种智识也。番族之衣皆属麻质,卉服或即指此。”“‘织贝’二字,古注多不明了,或以为即是锦衣,然贝字终不能明。今考番族自古即以贝壳制成小粒扁圆珠,以为货币,并缝缀于麻质之衣服上以为盛

关于林惠祥在台湾民族史领域的学术创新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59 KB
  • 时间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