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ppt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8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三章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
杨伟民
第一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概要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沿革
二、我国实行的积极就业政策
三、高校毕业生基本就业制度
四、促进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沿革
(一)计划分配阶段
(二)供需见面阶段
(三)双向选择阶段
(四)自主择业阶段
(一)计划分配阶段
旧中国高校的毕业生基本上是自谋职业。建国以后,根据我国经济、教育发展和人才供求不平衡的实际状况,逐步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1952年,正式确定了“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工作由政府分配”的原则和“根据国家需要,集中使用,重点分配和一般照顾”的基本方针。尽管随后在制定高校毕业生分配计划的办法上几经改变,但始终没有离开以“统”和“包”为特征、由国家负责按计划分配的制度主线。这一制度除“文革”期间无法实行外,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这期间,我国负责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国家主管机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由国家计委、教育部和人事部共同担任。
(二)供需见面阶段
20世纪80年代,虽然当时还处于“统包统分”制度的时代,但我国仍然开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探索和试点工作。1983年,为了使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更好地适应祖国四化建设的需要,教育部将清华大学等四所高校作为学校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的试点。1984年,继续进行“供需见面”试点工作的同时,又针对高校毕业生分配过程中存在用非所学、专业不对口以及分配渠道不畅等问题,提出了“扩大高等学校分配毕业生权限”的方案。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实施,其核心是对国家计划内的大学生,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填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取“供需见面”的毕业生分配制度。这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纲领性文件,使得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迈出关键一步,毕业分配尽可能科学、合理、符合实际,为我国就业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三)双向选择阶段
1989年,国务院批准转发国家教委《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报告》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提出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在国家就业方针和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长远目标是:改革高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由自己“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至1994年,全国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都已按照“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实行就业,形式多样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也开始逐步形成。1997年,我国高校全面实行并轨招生,免费接受高等教育的做法在我国成为历史。2000年,教育部取消毕业生派遣证,采用毕业生就业报到证,这标志着我国结束了计划分配、派遣就业的历史,开始了市场导向的就业制度。
(四)自主择业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高校在校生人数剧增,毕业生就业状况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并在2002年进入到了新的阶段。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相继转发了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及《关于切实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重要意见。这些重要文件的颁布实施,使我国开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新的历史阶段。至此,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经历了由“计划分配”到“供需见面”以及一定范围内的“双向选择”等几个发展阶段后,正式建立起“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以“自主择业”为核心的毕业生就业制度。
二、我国实行的积极就业政策
(一)积极创造就业岗位
(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三)促进失业者再就业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积极创造就业岗位
,拉动就业能力将促进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将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坚持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并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
,扩大就业容量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方向,鼓励发展社区服务、餐饮服务、商贸流通、旅游等行业,更多地增加这些行业的就业岗位。
(一)积极创造就业岗位
,拓宽就业渠道注重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特别是就业容量大的私营、个体经济和中小企业。
,增加就业途径鼓励劳动者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积

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