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秋)学期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有的人》教学设计 沪教版五四制.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有的人》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
    3、学****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难点、重点
理解文中提到的两类人,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课前准备
鲁迅的诗《自嘲》,《有的人》课文朗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伟人:
他一生笔耕不辍,用文学作品带领中国人民前进;
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是中国文化的一面旗帜,是民族的脊梁。
他是谁?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
“在黑暗的旧中国,他曾擎起熊熊的思想火炬,照耀过人民前进的道路。他的思想并没有随着生命的逝去而减弱光芒,却被时间磨练得愈来愈亮。”这是解放前进步青年阮铭笔下的鲁迅。
    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而他是怎样对待人民的呢?他对人民可谓鞠躬尽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臧克家的《有的人》,来更深刻地了解这位伟人。
二、介绍成诗背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
2、找出能体现这是纪念鲁迅的诗句。  
(通过“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和“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的为人民服务,甘愿牺牲自己的品格和精神。)
四、品读诗歌,理解内容
1、学生集体朗读诗歌。
2、思考本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分析:运用对比、反复来突出中心是本诗写法上的最大特点。 
3、分析对比项首节中的“活”与“死”的含义。
一、二句中的“活”指生命存在,“死”指精神已死;三、四句中的“活”指精神永存,“死”指生命逝去。
4、老师出示对比的表格
请学生用文中的诗句或短语共同填写表格
 
生存价值
对人民的态度
人生目的
社会作用
人民对他的态度
结果
有的人〈一〉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二〉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人民永远记住他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对比。这首诗的每一节一反一正对比,使正反面人物对立得更为鲜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①生死价值的对比。 
     第1小节中,前一个“活着”指人还在社会上生活,“死了”是指其精神已死。后一个“死了”是指人已离开人世,“活着”是指其精神不死。反动统治者“活着”,不过是行尸走肉,毫无价值;革命者“死了”,却虽死犹生,精神永存。 
②对待人民群众态度的对比。 
    第2~4小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作威作福;

(秋)学期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有的人》教学设计 沪教版五四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yj15108451
  • 文件大小63 KB
  • 时间2018-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