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3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从汉至元君主专制的演进

(1)创立:秦始皇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2)特点
①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
②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③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3)弊端:君主理念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影响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

(1)调整原因
①防范宰相擅权。
②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
③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2)调整措施
①西汉: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打击相权;组成“中朝”参与决策,削减“外朝”权力。
②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唐初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的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权有所分散。
③宋代: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分散宰相权力。
(3)结果:君权逐步加强,相权被分散和削弱。
易错辨析“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三权分立”的区别
二者形式上相似,都体现了分权的特点,但本质却不同。前者的目的在于强化皇权,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后者的目的是防止专制,是近现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
二、选官制度、监察体制的演变

(1)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察举制:汉武帝时创立,自下而上推举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做官。魏晋南北朝时演化为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但存在着权操于官,民意无从体现的不足。
(3)科举制
①实施:隋代创立以考试选官的制度,明清时期演化为八股取士。
②评价: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及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的合理性;明清八股取士,阻碍着人们的思想和文化的进步,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1)秦代: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的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2)汉代
①地方: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
②中央:御史大夫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
(3)发展:汉代以后各朝都有监察机构的设置,如唐代有御史台、宋代有提点刑狱司、元代有御史台等。
(4)作用
①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
②局限: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特别提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起步早;随着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而不断完善;监察机关独立性强;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三、从汉至元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

朝代
行政机制
秦、西汉
郡—县两级制
东汉
州—郡—县三级制
唐代
道—州—县三级
宋代
路—州—县
元代
省—路—府—州—县

(1)元代确立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以及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和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2)行省的民政、军政、赋税征收等权力皆受中央的节制,中央还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以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疑难问答唐代、宋代、元代最高行政机构都是中书省

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实用文库
  • 文件大小315 KB
  • 时间2018-08-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