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形之委蛇与心之逍遥.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形之委蛇与心之逍遥
摘要:庄子的人生哲学以实现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为其根本宗旨,通过对人的境遇的理性思索和对儒家仁义礼法的批判,庄子从外在的处世之道(委蛇其形)和内在的精神超越(逍遥其心)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给予了深刻回答。委蛇其形为实现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提供了前提和基础,逍遥其心则为这种追求指出了方法和道路。对当代人来说,这种处世智慧和精神追求仍有着许多积极启示和可供借鉴之处。
关键词:庄子委蛇其形逍遥其心安时处顺坐忘无待

人生哲学思想构成了庄子哲学的理论主体,通过对人的境遇的理性思索和对儒家仁义礼法的批判,庄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了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的问题并对其予以深切关注。不仅如此,庄子还分别从外在的处世之道(委蛇其形)和内在的精神超越(逍遥其心)两个方面给予了深刻回答。委蛇其形为追求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提供了前提和基础,逍遥其心则为这种追求指出了方法和道路。

一、安时处顺,委蛇其形

委蛇,又作委佗,语出《应帝王》关于神巫季咸、列子与壶子的故事中,庄子在记述壶子示季咸以地文、天壤、太?莫胜之后说:“向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1]P102由这段话可以看出,委蛇应是因顺和随顺的意思,即应世而变、顺时而动,用庄子的话来说也就是“安时处顺”、“虚己游世”。此外,委蛇一词在《庄子》书中还曾多次出现,其所指也皆为因顺和随顺之意。
庄子所生活的战国中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在《人间世》中,庄子借楚狂接舆之口说道:“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却曲,无伤吾足。”[1]P61在这样的无道乱世,圣人也只能保全生命,以求“仅免刑焉”。即使如此,庄子仍然发出执着的呼唤:为了寻求生存空间,你必须放弃“临人以德”和“画地而趋”的处世原则,学会在荆棘密布的道路上退步迂回、曲折前行,以使自己的生命不受到伤害。
由此不难看出,作为一位把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看作自己灵魂的伟大哲人,人生追求的高远,让庄子极欲如鲲鹏展翅一般扶摇直上,超然世外;社会现实的险恶,又迫使庄子不得不像潜龙在渊一样隐于底层,顺世随俗。因此,在庄子那里,超世和遁世的人生态度虽然也时有闪现,但是更多的情况下,庄子强调的是
“安时处顺”、“虚己游世”的顺世人生态度。“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1]P85-86。“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1]P260
与一般人所理解的不同,这并不是一种消极逃避和随波逐流,而是在对社会现实“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基础上的一种灵活应对,是一种“出于淤泥而不染”的处世方略和人生态度。因为,庄子的这种“当其时,顺其俗”是有一定限度的,这就是“顺人而不失己”和“外化而内不化”。“唯至人乃能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1]P377,“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安化安不化,安与之相靡,必与之莫多”[1]P305。只有顺人而不失己,才能保持自身的人格独立;只有外化而内不化,才能获得内心的精神自由。
面对变幻莫测的风云乱世,孔子的应对策略是“有道则见,无道则隐”[2]P73,孟子则进一步说:“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3]P304在庄子看来,儒家的这种入世太过积极进取、退隐太过消极无为的处世态度未免有失偏颇,甚至不无虚伪。因此庄子进一步指出:
“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1]P201也就是说,圣人能做到:不雕砺心志而高尚,不讲仁义而修身,不求功名而治世,不处江海而闲游,不事导引而高寿。圣人能忘掉一切,也拥有一切,恬淡自如,心游四方。也即圣人真正化解了人格与世俗之间的矛盾,他既能超然于世外,又能浪迹于世间;既保留了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又实现了社会使命和道德完善。由此看来,庄子的人生哲学既是出世的,又是入世的。
那么,怎样才能具体做到顺人而不失己和外化而内不化呢?庄子提出了“缘督以为经”的方法。“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1]P37。只要做到了“缘督以为经”,在社会生活中就能像庖丁解牛那样“以无厚入有间”,则“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已经超越了世俗的道德善恶区分,要紧的是无近名和无近刑,因为它们都是关乎着生命的。按照世俗道德标准的规定,无论是善的还是恶的东西

形之委蛇与心之逍遥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iros009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18-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