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中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6 苏教版必修4.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学目标
    1、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平实的语言饱含的深情。
说明:
    这篇课文是高中语文教材的名篇,内容较难理解,特别是马克思两大发现的划时代意义以及第三段的文字内容学生们理解较为困难,所以,学生们可以在认真预****的基础上试着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结合书下注释,联系上下文,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体会它们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及表达效果。对文中的哲学、经济学理论的概念可以查阅书籍(如《辞海》,有关政治经济学、哲学的书籍)来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的伟大意义、对其内容可以只作简单了解不必过分深入。课文中复杂的句式较多,在本节课中不做重点要求,只要学生们通过本篇的学****揣摩出悼词语言的特点,这样的语言虽平实却饱含深情,就可以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
    2、难点:体会马克思作为伟人的人格魅力。
说明:
    任何文章都是包含作者一定的情感,教学过程是带领学生解读文本、理解认识作者思想情感的过程,更是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各种语文学力的过程。所以,要给学生思考活动的时空、让他们在对具体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表达各自见解,不断提升能力。
作者恩格斯和马克思之间的友谊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就能体会出来。文中的每个字,每个词每个句子都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在阅读中需要细心体会的。通过语言的品味,来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进一步体会他作为伟人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预****导入
营造氛围
1、同学们,现在大家对于日韩的偶像明星比较感兴趣,我想我们更应当崇拜、追寻伟人的足迹,这才是最灿烂、最辉煌、最具划时代意义的伟大“星座”啊!现在就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文章,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同时体会本文高超的结构艺术和语言艺术吧!
2关于马克思的事迹,课文里有一些介绍,除此之外,你还能说出多少?
1、以此导入课题,创设一种充满崇敬的氛围,学生会更进入角色。
2、学生之前做过预****查阅了马克思的生平事迹。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之后进行提炼补充。详见附录。
这篇课文的预****十分重要,学生经过预****查阅了一些有关马克思的生平资料,会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增加文本之外的东西,带着这种创设好的情境氛围进入课文,学生们对于课文的生疏感会降低很多。
明确文体
这是一篇悼词。什么是悼词呢?
 悼词,一种文体,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属于议论文范畴。)其结构一般为:
    开头:介绍死者生前职务、身份,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
    中间: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影响,并简要作出评价。  
    结尾: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要求。
悼词属于议论文范畴,也是高中学生在课堂上第一次接触,尽管他们中有些个体经历过亲人的生离死别,对于悼词这种特殊文体并不陌生,但要静下心来,学****它的文体知识,及写法也可能是第一次,这也是日常的应用文体之一,所以有必要对这一文体作些简介。
研****一二自然段
1、依次抽出第一自然段中下列词语:“下午两点三刻”,“最”、“还”、“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同时依次撤换第一、二两自然段中的下列词语:第一自然段中的“停止思想”,换成“的心脏停止跳动”,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二个“对于”换成“和”,“不可估量”换成“巨大”,“空白”换成“严重情况”。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改后文段,并要求学生对照课文,仔细思考,逐一说明删去的词语为什么不能删去?用来替代的词语为什么不能替代?
2指导朗读第一部分:要求体会文章用词的精确,深沉的哀悼情调。语速:低沉、缓慢。先由学生各自朗读,然后指名朗读,酌情指导。
 
1、“下午两点三刻”: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恩格斯来讲,对于整个世界来讲是多么的非同寻常,在这一时刻恩格斯没有在马克思身旁,终生的挚友就这样静静地走了,恩格斯抱憾终生。这一时刻更是令世人万分悲痛和无法忘记的。 
“最”:在这里是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哲学界的无与伦比的地位。 
“还”:流露出在马克思临终时未能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 
“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遗容的安详。 
第一自然段中不用“心脏停止跳动”,而用“停止思想”,这不单是一般的因感情上的需要而用的
教师的提问要有一定的思维量,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而是要让他们在阅读、圈划、比较中,去感受文字运用的文体差异,激起他们思维

高中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6 苏教版必修4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54156456
  • 文件大小87 KB
  • 时间2018-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