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广州兰圃公园的造园理法.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广州兰圃公园的造园理法
摘要:广州兰圃公园闻名中外,是1983年联邦德国慕尼黑国际艺术展的中国园。它的设计“巧于因借,精在得体”。园子占地面积5公顷、水面积约9000m?,狭长形的地势(85×500 M)不仅没有为它的兴造带来障碍,巧于因借的造园手法反而成为它建园的一大特色。园门“欲扬先抑”的布局手法给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芳华园精巧的布局更是全园的精华所在。疏密结合的整体布局,错落有致的建筑形式,丰富多样的水的形态,极具地域特色和空间感的植物配置,造就了兰圃城市山林的独特景观。本文以专业的设计角度重新琢磨兰圃的造园理法,探讨设计师到底是怎样巧妙转化场地原有的不利因素,从而营造出仿如城外山林般幽静的游憩境域?而每次游历此园,对于如何营造适宜人居的地域性园林空间都有新的启发。

、建筑布局
兰圃属于山水园,地处广州的闹市中心,地形狭长。然而这却成为了造园因借的妙处。首先,借闹衬静。园内利用植物形成幽静的园林空间,一闹一静,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城市山林幽深境域的珍贵。其次,借水构园。造园既要有“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整体布局,又要有丰富的地形、空间、天际线等变化。狭长形的基地为兰圃的规划出了一定的难题。而兰圃却巧妙地利用地势,因借许多狭长形的水带,并在其周围布置建筑,或临水,或隔水、或挑出水面、或在水中,各种的池馆、楼阁、厅堂、水榭、山亭形成变化中又有统一的布局。丰富了南北向上的景物空间,缓解了狭长形地域带来的局促之感。而水的形态多样,有瀑布、涌泉、潭、溪、涧、湖等,又为全园带来一定的灵气。

狭长的地形并不影响兰圃环形路线的布置。以南北走向为核心,园中以两圈狭长的闭合环路相接,配以许多小环支路,南北轴上环环相继,形成不同级别的环形道路系统。而这些道路系统又分隔出不同的园区,同时又以建筑和植物分隔空间,配合赏兰的主题,设置了茶室、展馆,尺度亲切小巧。
建筑巧妙地在环路中平行相错布置,既可以分割、节省空间,有可以形成统一有序的建筑布局。茂密植物遮挡、引导视线,收到扩大景深的效果。以绿色屏障作为建筑的背景,每个景区既是独立的,又是有机统一的。这些建筑既是游览过程中休息停留的地方,同时也是每个景区的构图中心。有时还结合展示、服务、辅助等功能性建筑,形成游人活动中心。

南门入口区
兰圃南门入口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从售票厅的园门到园内的“芭蕉门”,两重的洞门丰富了视觉层次,使入口区的景深得以加强。,长约30m。,阻挡人两侧的视线,利用这种手段引导游者的视线,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前方的月洞门。
“移天缩地”的手法更是运用得绝妙--利用以小观大的手法,截取自然景象中的冰山一角加以抽像化的人工雕铎,“芭蕉门”前有一小溪穿过,游人进园前必须要跨越石板桥,心理上的起伏增加游赏的趣味,同时也是入口空间转换的暗示性标志。园门前纵只有小溪一从,却能带出山水之灵气,立即使全园生动,给游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
视线透过“芭蕉门”可看到门后的石景,与门前的小溪山水石景相互呼应。门洞起着框景的作用--人未进门,就有已进如画般的风景之感。
芳华园
--入口空间序列的处

浅析广州兰圃公园的造园理法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isuamd347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