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卢伟:介入医学先行者.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卢伟:介入医学先行者
介入医学科出奇招
患者马某40出头,曾经在北京某电视台任编导及主持人,年轻漂亮的她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可自从患上嗅母细胞瘤后,生活的节奏便被打乱了。生命里的主要进程都被安排在了手术台上,先后在北京大学一附院接受了12次手术治疗,病情却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去年11月出现肿瘤复发并堵塞气管,放置支架后肿瘤又从支架网眼长入气管内,再次堵塞气道,患者生命垂危,情急之下北大一附院专家给她在气管内放置了一条塑料管,以维持呼吸道通畅,但是由于塑料管较细小,几乎每个5分钟就需要吸痰一次,患者不能说话和进食,生活质量极低。在这种危急情况下,患者及家属带着试一试的想法找到了介入医学科的卢伟主任。
卢伟主任仔细查看了患者的病情及以往的治疗资历,发现患者气管周围被肿瘤完全包围,甚至挤压到了气管插管,随时有气道完全阻塞的风险,由于上腔静脉也受到压迫,患者面部及右臂高度肿胀。患者右前胸壁及颈部可见一巨大暗紫色肿瘤物,且表面糜烂、溃破并感染,局部有恶臭。
卢伟主任认为该肿瘤恶性程度高、供血丰富、生长速度极快,单纯采用外科手术或放化疗均不能完全控制病情进展,可以考虑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的方法达到缩小或控制肿瘤的目的。
手术于2012年12月14日下午5点在介入科导管室紧张地开始。20天后,患者用于维持生命的气管插管被拔出,已经能正常生活,灿烂的笑容也让马某恢复了往日的靓丽风采。
初期发展多曲折
谈起介入科的发展更像一次认证之旅,卢伟告诉我们,“刚开始的日子,面对设备落后、人手不足的困境,一个人奋力突围。慢慢地,肿瘤科的医生也开始跟进,帮助术前安排、术后处理等事宜。”由于治疗效果显著,各个科开始渐渐了解卢伟和介入疗法。一年以后,海军总医院决定成立一个新的科室――介入科。一年的时间足够让一个人放弃一份追求,但卢伟用这一年的时间让他和介入科名至实归。
卢伟从小在医院长大,母亲是一名药师,因此他对医生很熟悉。尽管这样,也只是没有排斥感,并没有因为这份熟悉而对医生有很好的期待,本身还在学医期间的卢伟不是很喜欢医学,学医对他来说也只是一种安排。真正让他改变的是他当站在医生的位置,去给患者治病、向老专家学****的过程。
“一些老专家忘我的工作精神鼓舞了我。”这是一种钦佩之情,许多老专家几十年如一日精诚不倦、用朴实的行动实现救死扶伤的誓言,诠释着全新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职业精神。他们让卢伟认识到了自身的责任,同时他又为这种责任深深感到骄傲。还有一种鼓舞则是人文精神的感染。“我老家在一个小镇上,每当我回家时,一些老患者就会找到我请我去他们家做客,他们总能想方设法找到你,因为你曾经医好了他们的病痛,这本是我们工作中的一部分,却让对方如此感恩,这不是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情吗?

在攻读硕士期间,卢伟与介入科第一次触电。当时在消化内科已经开始接触、了解一些医学难题,对于一些顽疾,如晚期肝癌、脑静动脉畸形等,医生往往也束手无策。这时他在报纸上看到利用微创介入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且创伤小。这勾起了卢伟强烈的好奇心,决心深入了解并掌握这一系列的新技术。
2006年,卢伟在美国俄勒冈生命与科学大学(OHSU)Dotter介入研究所学****并获得博士后。Dotter介入研究所是介入学科的发源地,1964年1月份Dotter教授在这里做了世界上第一例介入治疗病例,

卢伟:介入医学先行者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tdmzug14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