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融研究性学习于化学课堂教学.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融研究性学****于化学课堂教学
孙圣智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
研究性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活动。研究性学****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学****内容拓展成一种开放的、社会的学****方式。其核心在于改变学生的原有学****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教师可以抓住研究性学****的核心,利用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大胆地融研究性学****于课堂教学改革之中。研究型课程的开设,可以为中学化学教学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研究型课程,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共同学****的过程,是师生围绕着需解决的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了解决问题,师生、生生间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这一教学模式可概括为:设置情境─引出问题─确定探究方向─主动探索─研讨启发─交流共赏─点评升华。即:教师首先讲授基础知识,设置情境,然后有目的地引出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学生先围绕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自主研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展开积极的研讨。当然讨论必须是建立在实验事实基础之上。教师适时适度启发,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成果汇报,使不同成果在全班得以交流和共赏,最后师生共同点评。教师由传统的管理者、讲授者、评判者转变为服务者、组织者、协调者、合作者、支持者和促进者。
开放性化学教学采取以“问题”为核心,以“思考”、“讨论”为手段,以“实验、推理”为途径,以“发现”、“创新”为目的的策略。教师在研究型教学的初期需埋下伏笔,精心设计问题。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题目本身对学生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同时需注意设置必要的悬念与障碍,使研究内容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难度,促使学生形成渴望排疑解难、寻根究底的强烈愿望,逐渐地由“有疑必问”过渡到“自疑自解”。
例如:我在讲高一教材第一章碘时,故意提问学生碘的用途。有的学生马上想起“加碘食盐”来。我接着问:“食盐中加入的是碘单质吗?”一时学生回答不出了,但又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如何用实验验证呢?”我追问道。于是他们开始设计思路,自行分组进行讨论与实验。向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无蓝色出现。结论:食盐中不存在碘单质。那食盐中加入的到底是什么形式的碘呢?学生头脑中马上闪现出这一问题。我给学生提供了两个参考方案。方案一:碘离子;方案二:碘酸根离子。为了寻求科学的答案,学生们再次思考、设计、判断、推导着,不断地批判、假设、验证。
设想实验现象结论
加入适量***水
NaCl溶液──────→CCl4 层无紫红色出现食盐中无碘离子
加CCl4溶液、振荡
加少量KI溶液,滴入适量稀H2SO4
NaCl溶液───────→CCl4层有紫红色出现食盐中有IO3-
加CCl4溶液,振荡
此时,会有一个小代表很兴奋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外加有理有据的分析与实验演示,俨然一副小科学家的气派。这一发现对于孩子们来讲,绝不亚于化学家的新发现,大家高兴得不得了。此时我再给以适当的点评与鼓励,然后告诉学生们碘单质不能直接食用,而碘化钾口感苦涩且在贮藏和运输中易变化,也不被采用,所以食盐中的碘是碘酸钾。
学生们从发现问题,到亲身参与

融研究性学习于化学课堂教学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eizifan339913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8-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