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让阅读回归自然状态.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让阅读回归自然状态
江苏丁晓梅
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通过对儿童心理活动规律的研究,认为儿童获得知识的心理过程要经过“注意—期待—探究—行动”这样几种心态,提出教学程序也要符合学生的这种心理流向,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因此阅读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目标的实施,应符合教学规律,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要达到汲取精华,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感知文章,体验感情,品味妙处,陶冶情操。不管是针对中考、高考中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还是适应以后工作和生活中阅读的需要,都应该让学生回归到自然阅读状态。
一个完整的学****过程,长期以来已形成这样的教学模式:课前预****课上学****课后复****而语文学科更被约定俗成为:课前学生扫除文字障碍、划分段落、概括大意;课上老师检查字词,讲解内容和手法;课后记背字词及有关内容。这就使阅读文章这种娱情审美益智立德的乐事变成了记背字词了解大意的简单枯燥机械乏味的“苦刑”。
阅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流”,为什么人们常会泡一杯香茗、放一曲舒缓的音乐来读书?因为这种环境和气氛有助于阅读者融入到文章的意境中去,潜入到阅读的这股“流”中去,这样便能对书中独到意旨悠然心会。那么,学生阅读课文也应保持这种“流”,一气呵成、悠然心会的“流”。而传统的课前预****使学生初读课文时指向性非常明确:重查找生字词,轻领会文章内容和手法的妙处。即使一不小心,进入到文章的意境中去,理智便立即提醒:预****应先解决生字词!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只好抽身退出,机械地去翻查字典,抄写词语。
有了课前的预****就必有课上的检查:上课时,教师先来一段精心设计的精彩导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情感被“煽动”起来了,学生阅读的这股“流”开始汩汩流动起来了,而教师接下去的却是一个既定的、必然的教学程序——检查预****于是,学生的阅读之“流”被无情打断了。从预****到上课,学生的阅读兴趣被一次次打消,可谓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字词的掌握也许实在了,可是从阅读的最终目的来说,实在是舍本逐末。从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来看,“注意”是心灵的唯一门户,知识的摄入,只能由这扇门户通过,而注意又是不断转移的,很多刺激都有可能将学生的注意力从阅读学****中夺走。面对这种负面影响,教师必须想法设法让学****目标占据学生的“注意”这扇门户,而不能一再用单调机械的字词预****检查来转移学生的“注意”。
人的注意有个经济性原则:“凡是熟悉的、认识了的事物,人们就不再注意它了,否则人的心理就会被弄精疲力竭,穷于应付。只有那些新鲜的尚未认识到的事物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根据心理学研究这一原则,我们何尝不能简化学生阅读程序——取消传统的字词预****让学生怀着饱满的好奇心在课堂上直接进入新的课文的学****让学生在注意和期待的心理驱动下,主动地阅读、探究。那么,语文学****究竟要不要课前预****呢?可要,但不强求。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查阅作家生平、写作背景、创作风格及作家的其他作品,这样既有助于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又可让学生在阅读时能知人论世,养成良好的阅读****惯。
当然,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作陌生化处理,也就是将学生所熟悉的材料转化为陌生的对象,使学生感到新鲜,并快速聚合自己的审美注意,让学生始终保持好奇感、期待欲,这是较好的阅读状态。遇到难读难理解的字词怎么

让阅读回归自然状态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eizifan339913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8-09-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