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的资本外逃问题研究:1987.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的资本外逃问题研究:1987
编辑。一、引言在经典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中,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与外汇短缺,以及资本/劳动的比率较低,使得资本的边际生产率较高,从而吸引资本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并带来全球福利水平的提高(Mac Dougall ,1969)。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更是意识到发展经济学家所论述的利用国外资本加速资本形成(Nurkse,1953),以及弥补著名”双缺口”(Chenery &Strout,1966)的重大意义。统计数据显示:1979-1997年,中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达3483亿美元,并自1993年起已连续五年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吸收国。持续、大量的外资流入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据世界银行统计,1996年中国占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的40%,国际商业贷款流量的10%,国际股本投资的10%,国际债券的5%(the World Bank,1997)。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的引资成就与地位。然而,现实中却有另一个问题与此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那就是中国在大力引进外资的同时,却有规模相当庞大的资本流向国外。据IMF 统计,1995年中国外流的资本占全球资本流量的2%,列世界第八大资本供应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者(IMF ,1995)。而在巨额外流资本当中,有相当多一部分游离于货币当局的管理之外,这从近年中国的国际收支中亦可得到反映:一是尽管统计技术不断改进,但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错误与遗漏”的数额却连续几年超出正常统计误差的标准;二是自199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尽管保持了贸易和资本项目的较大顺差,但却出现了结汇减少,售汇增加,外汇储备增长十分有限的现象。这些令传统理论和官方政策难以解释的现象,不禁使我们想到近些年令国际金融界大伤脑筋的一个名词──资本外逃。为了考察各种复杂经济背景下资本外逃的具体特点,本文将时间序列选定为1987-1997年。文中将讨论五个问题: 一、由于在国际金融学中资本外逃是一个带有较强价值判断和理论争议的概念,本文将在中国的现实制度框架下给出其科学的定义;二、在改进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对中国的资本外逃规模进行测算;三、将资本外逃分为”纯粹性”的资本外逃和”过渡性”的资本外逃,并分别分析了其原因和背后的动机;四、根据实地考察和调研,分析了资本外逃的主要渠道和方式;五、结论与政策启示。二、概念界定从世界范围看,资本外逃(Capital Flight)作为一种不寻常的国际经济现象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拉美国家爆发债务危机时才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然而国外文献中所记载的这一名词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之前(Brendan Brown ,1987),只不过当时低水平的资本流动和高成本的国际通讯限制了资本外逃的潜在能力。遗憾的是, 经济学理论至今对此尚未给出一个普遍接受的标准概念。不过从已有的文献来看,有两点已得到经济学家们基本一致的认同:一是资本外逃是一种私人资本(Private Capital )的外流而非官方资本(Official Capital)的外流;二是这种外流是一种”异常的”(Abnormal)的资本流动而非”正常的”(Normal)资本流动。问题的关键在于,究竟何种情况才算”异常”?或者说划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是什么?国外的文献至少有以

中国的资本外逃问题研究:1987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angjinlai
  • 文件大小37 KB
  • 时间2018-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