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巴黎圣母院》的美丑对照原则-.doc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标题】浅析《巴黎圣母院》的美丑对照原则
【作者】刘会菊
【关键词】雨果  巴黎圣母院  对照原则  基督教二元论  人道主义
【指导老师】胥志强丁世忠
【专业】小学教育
【正文】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早期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这部长篇小说最成功之处在于思想和艺术的多元化。它始终贯穿了作家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所提出的美与丑、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相对照的创作原则。雨果的对照原则并非简单的衬托,不仅体现在甲事物与乙事物、丙形象与丁形象之间的对照,也体现在这些事物与形象的内部对照上。雨果的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过去的许多评论家多数只谈到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生动形象的人物典型形象是小说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却很少深入研究这种魅力产生的根源:作者的“美丑对照”的美学主张在《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与场景的对照上得到忠实的体现。正如丹麦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说的那样,这种对比手法“是建立在***与灵魂冲突的中世纪信仰上的一种对比手法”。[1](P23)毫无疑问,《巴黎圣母院》是一部爱情悲剧和命运悲剧。对于悲剧,恩格斯认为“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种要求实际上不能满足的悲剧冲突”,[2](P346)而鲁迅则认为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3](P7)雨果在这部作品中正是通过这种“悲剧冲突”和对有价值的“毁灭”的对比,勾画出了中世纪法国社会的广阔图景,体现了雨果以仁爱为基础的人道主义思想。
一、雨果的美丑对照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在雨果看来,艺术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所以艺术必须要真实地反映生活,现实生活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造物主在创造人类世界的时候,就已经设置好了它的对立统一面,男人与女人、欢乐与忧伤、爱情与仇恨、善与恶、伟大与渺小等等。“大自然,就是永恒的双面像”,[4](P47)它无时不在变化着和运动着,然而对称却“无时不有,无处不有,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对照”。[4](P155)这一辨证的思想在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中得到了印证。他在《序言》中特别强调艺术的基础是社会,他从基督教的***与灵魂、兽性与神性对立的神学观念出发,指出近代诗人应该全面地看到黑暗与光明、丑与美的并存和对照,从而获得新的觉醒。在雨果这一观念的影响下,近代诗人也开始赋予灵魂以***,理智以兽性,崇高优美以滑稽可笑,这一对照原则贯穿了《〈克伦威尔〉序言》全篇的理论线索,成为雨果文艺美学思想的核心。
在现实生活中,雨果认为,人在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无时无刻不是有两种敌对势力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他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某一种污点只可能是某一种美所具有的不可侵害的后果……。如果删掉了丑,也就删掉了美。创作性就是由两个方面所组成的。”[4](P155)所以,雨果认为,艺术的任务就在于再现事物的对比,美与丑、崇高面与丑怪面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只有把美和丑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现实生活,才能更加生动地展现出它的艺术魅力。雨果说:“崇高与崇高很难产生对照,人们需要任何东西都要有所变化,以便能够休息一下,甚至对美也是如此。相反,滑稽丑怪却似乎是一般稍息的时间,一种比较的对象,一个出发

浅析《巴黎圣母院》的美丑对照原则-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iaoshen1985
  • 文件大小61 KB
  • 时间201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