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党课教案:教师从“知者”到“智者”的角色转型.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深层意义指向教师存在方式的变革。当代教师需要由作为“知识者”的存在方式转向作为“智慧者”的存在方式,这不仅是培育受教育者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也是教师在新时代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师者;专业化;知识者;智慧者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我国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及其实践探索正如火如荼,反映出全社会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高度关注与期待。关于当代教师角色转型及其定位,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观点:如教师作为研究者、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交往者、合作者,等等。笔者根据当代社会和教育发展以及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从分析知识与智慧这对概念入手,探讨教师的存在方式何以需要从知识者转向智慧者,以及教师何以需要成为学生智慧成长的引导者、促进者和自我智慧成长的反思者、实践者。
一、师者:从知识者转向智慧者
教师的角色定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历史时代的社会需要,对教师的要求有所不同,相应地,教师的角色定位有所差别。概而言之,教师的角色定位大致经历了由古代社会的“德者”(道德型教师),到近现代社会的“知者”(知识型教师),再到当代社会的“智者”(智慧型教师)的变迁。
在古代社会,教师主要是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捍卫者,是封建伦理道德的卫道士。教师作为道德化时代的代言人,其角色定位主要一种
“德者”。例如,我国古代学者认为,“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者,人之模范也”。在英语中,“师范”为“normal”,源于拉丁文“norma”,愿意为木工的“规矩”、“标尺”、“模型”,含义为“规范”。在我国后唐时期,著名学者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并做出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基本判断。此处之“道”,乃儒家学说及其伦理精神。总之,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主张是以封建之“道”教化民众,以封建之“德”治理国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为人师表”、“教化民众”的重要角色,他们是封建道德的表率。
近代以降,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科学知识的突飞猛进,教师渐成知识化时代的代言人,教师的角色定位逐渐由“德者”转向了“知者”。早在三百七十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将自己的著作《大教学论》视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强调教师要能够使青年们“迅速地、愉快地、彻底地”进行学****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之后,主张科学的知识最有价值,教师要努力使受教育者获得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科学知识,为他们的完满生活作预备。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更是十分强调文化知识之于教育的本体性地位,主张把实现教育目的与传授文化知识看作是同一过程,以及教师在知识和学生面前的权威性。因此说,近代社会以来,教师一直被赋予知识的托管人、传播者和垄断者的形象。“教师作为无可争辩的知识权威和知识源泉,把知识
‘存放’在学生那里,就像投资者把钱放在银行里一样。”[1]
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尤其是人的主体性的凸显,教师作为知识者(尤其是“教书匠”)的历史命运开始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怀疑、挑战和批判,教师的角色定位逐渐由“知者”转向“智者”,教师始作为智慧化时代的代表。正如有学者提出的:“教育在今天,不能还只停留在完成传递文化、知识、技能上,停留在让学生只知学与继承,不思

党课教案:教师从“知者”到“智者”的角色转型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nejja93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