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银行系统论文:六大问题影响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doc


文档分类:金融/股票/期货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在对全市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的督导检查中发现六大问题影响分类工作。
一、认识上存在误区,对分类工作不够重视。
(一)信用社主任,甚至联社领导对五级分类工作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有些信用社担心贷款风险分类从四级分类转五级分类后,不良贷款上升会影响经营利润和职工个人的收益,影响央行专项票据兑付,并且监管部门要追究领导责任,因而有意识地减少不良贷款额;部分信用社想为全面推行五级分类以后不良贷款双降打埋伏,尤其在得知监管部门今年末不按五级分类对农村信用社进行“双降”考核,从今年起,统一以今年末五级分类结果为基数考核,有意识调低贷款认定的档次,扩大不良贷款基数。
(二)部分信用社将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看作信贷统计方法的改变,忽视分类工具和方法的应用。简单的认为贷款五级分类就是将按期限划分的“一逾两呆”的四级分类分块划转为五级分类的五个档次。五级分类结果和四级分类结果没有任何变化,不良贷款占比完全相同。
(三)认为贷款五级分类是一项临时性、阶段性的工作,是浪费时间又没有意义的工作。大部分信用社都认为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影响了他们常规的重要业务“三收一扩”工作。认为这项工作只要突击搞一段时间就可以应付差事,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认为分类的过程和程序可以一蹴而就,没有必要按部就班的经过信贷员初分、初分认定、记载风险台账等阶段。
二、分类工作质量低
(一)分类认定随意性大。大部分信用社都存在人为控制分类结果的问题。在初分认定时没有严格按照《细则》中的分类标准和程序操作,人为的随意扩大或缩小贷款风险。从督查组的抽查结果看,各县(区)农村信用社的偏离度都超过了3个百分点。甚至部分社偏离度超过10个百分点。
(二)分类认定理由填写不规范
对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未能按《实施细则》要求的分类方法和程序,紧扣核心定义,依据信用评定等级、担保因素和逾期时间等要素分类,而是盲目仿效培训班有关企事业单位贷款分类理由的样板,将分类理由笼统的填写为:经营正常、经营一般或经营效益差等。有的信用社甚至不知道分类理由应该如何填写,出现了分类理由是“次级贷款”,分类结果就是“次级”的现象;有的信用社认定理由与认定结果前后矛盾,已经表述为不利于还款的因素而仍划分为“正常”。或者分类理由是“一切正常”,而分类结果却是“次级”或“可疑”。
(三)档案资料完整率低
准确划分一笔贷款的形态,必须建立在准确分析判断有关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短期农户贷款居多,其特点是:笔数多、金额小、居住散、收集难。加之,以前年度信用社经营粗放,不注意档案资料的收集,档案残、漏、空、缺的现象严重,使得信用社很难在短期内摸清和掌握农户的底数,影响了分类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三、分类管理工作不规范
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的总体要求是“落实责任、动态调整、定期分析、科学考核”。各县(区)联社在贷款五级分类的管理方面未达到规定的要求。主要表现为:
(一)贷款形态调整不及时。各信用社都没有建立完善的动态管理机制,对于贷款形态发生的变化,没有按照《细则》规定的标准、程序审核认定调整贷款类别。
(二)分类档案的建立和管理不规范。在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五级分类中按照贷款对象的不同划分为企事业单位贷款、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自然人其他贷款,对于不同的贷款对象在档案的收集和管理上有不同的要求。从检查情况

银行系统论文:六大问题影响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eryka98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