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银行系统论文:农信社改革:除了《试点方案》还需要什么.doc


文档分类:金融/股票/期货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农村信用社(下称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局,必需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改革管理体制、改进服务方式,以更好地为“三农”服务。但现实情况是,农信社体制长期得不到理顺,业务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并受多种外部因素制约,农信社逐渐背离了其经营目的和合作制属性,走上了事实上的“商业化”和“官办”的路子,其管理模式已成为事实上的商业银行模式,减亏增效已成为事实上的经营首选,积累大量的难以化解的历史包袱也成了不争的事实。如资产质量恶化、盘活化解难;经营效益低下、历年累亏数额大;资本充足率低、经营实力不强;经济案件时有发生,风险难以控制,直接阻碍了农信社的健康发展。靠农信社现行的经营管理体制,难以在短期内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加快其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使之端正经营方向,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责任,以更好发挥其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主力军作用。2003年6月27日出台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就是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进行试点改革的。很明显,改革本身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通过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摆脱目前困境,提高经营效益,从而使农信社成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助推器。试点改革已经铺开,产权虚置、所有者缺位、历史包袱沉重等现实问题已经纳入试点改革的重点,在此无须赘言。本文拟从农信社强化内控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的层面进行初步探讨,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创造条件。
1、现实可行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加强农村信用社管理的微观基础。具体说来,一是以县(市)为单位设法人,并二级法人为一级法人。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一调整,有利于壮大资金实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真正化解风险,也有利于降低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成本,否则,小规模信用社都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既不经济,也不现实,更不符合“扁平化”管理的要求。二是实行“二会”制度,即设股东代表大会和理事会,不单设监事会,监事会职能由理事会下设审计监督委员会来替代。根据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信社的现实,在没有强有力的产权代表、没有完善的法律条款保障的情况下,实行理事会、监事会、管理班子“三权鼎立”,以期各负其责、相互支持、相互制衡、实现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只能是理论上的美好愿望,而事实上的“三权鼎立”往往不是形同虚设就是相互扯皮、形成内耗,因此,现实的选择是建立一个强大的理事会,以期不分散产权代表的力量。
2、调整经营策略是提高经营效益的可靠保证。农信社在坚持“三农”服务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在经营策略上尽快实现三个转变:从注重支持数量型向支持规模效益型转变;从资产负债结构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从存款兴社等客放贷向以效益为主贷款营销转变。
①在信贷管理方面,走以效益为主、实行贷款营销之路。农信社要改变以往走出家门发动群众拉存款、坐门等客放贷款的老作法,要深入调查,抓住当前新的经济增长点,找准信贷投入的最佳切入点,寻找贷款对象,培育和扩展信贷投放空间。转变信贷观念,改变只片面强调保全信贷资产而惧贷、惜贷的现象,对黄金客户实行贷款营销,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只要放贷款,就有风险,在实行贷款终身责任制的情况下,大部分信贷员有点缩手缩脚,决策上的犹豫必定导致优质客户的流

银行系统论文:农信社改革:除了《试点方案》还需要什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ocxuty74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