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生物脱氮除磷课件(1).ppt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5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2006-9
一、我国氮、磷的污染状况
1 海洋环境
2004年,四大海域比较,黄海和南海水质总体上较好,一、二类海水比例较高,%、%。与上年相比,黄海一、,。渤海一、%,;%,。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东海无一类海水,%,;%,。渤海和东海污染有加重趋势。
赤潮 
2004年全海域共发现赤潮96次。赤潮累计发生面积26630平方公里,%,其中大面积赤潮集中在东海。全海域共发生100平方公里以上的赤潮34次,其中500平方公里以上的赤潮16次,接近或超过500平方公里的赤潮10次,均比上年增加。有毒赤潮生物引发的赤潮20余次,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主要有毒赤潮生物为米氏凯伦藻、棕囊藻等。
2005年,全海域共发现赤潮82次,较上年减少约15%,累计发生面积约27070平方公里,与上年基本持平,但有毒藻类引发的赤潮次数和面积大幅增加。大面积赤潮集中在浙江中部海域、长江口外海域、渤海湾和海州湾等
地区
次数
发生面积(km2)
主要赤潮生物种类
2003年
2004年
2003年
2004年
2003年
2004年
辽宁
5
6
220
520
夜光藻
夜光藻、棕囊藻 sp.
天津
1
4
100
3230
海洋卡盾藻
米氏凯伦藻
山东
5
10
460
3230
红色中缢虫
球型棕囊藻、红色中缢虫
上海
8
4
2280
1100
中肋骨条藻
具齿原甲藻、中肋骨条藻
浙江
49
38
8970
16460
具齿原甲藻
具齿原甲藻
广东
14
17
650
1380
中肋骨条藻
中肋海链藻、棕囊藻sp.
海南
1
0
30
0
球型棕囊藻

2005年中国海域发生的大面积赤潮
起止时间
地点
面积
赤潮生物种类
(平方公里)
4月1日
浙江中南部海域
3,000
中肋骨条藻
5月24日~6月1日
长江口外海域
7,000
中肋骨条藻、海链藻
6月2日~6月10日
渤海湾,天津至滨州
3,000
裸甲藻、米氏凯伦藻
6月3日~6月5日
浙江省桃花岛、虾峙岛至韭山列岛海域
2,000
具齿原甲藻、米氏凯伦藻
6月8日
长江口外
2,120
中肋骨条藻
6月8日~6月11日
浙江省嵊山至西绿华山海域
1,300
具齿原甲藻、米氏凯伦藻
6月10日~6月13日
南韭山列岛海域
2,000
具齿原甲藻、米氏凯伦藻
6月16日~6月18日
辽宁营口鲅鱼圈附近海域
2,000
夜光藻
9月23日~9月27日
海州湾海域
1,000
中肋骨条藻
2 淡水环境
(1) 七大水系水质
2005年,国家环境监测网(简称国控网)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32%和27%。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
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比较
多个城市水源
2005年七大水系省界断面水质类别比例
2005年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2005年黄河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2005年长江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生物脱氮除磷课件(1)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arry201208
  • 文件大小1.86 MB
  • 时间2018-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