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陈青来钢筋平法讲座笔记(二).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梁柱的结点
1、        中柱:非剪力不能搭接,几个指标取大值。
2、        最好的搭接位置在柱中,
3、        如果是一级连接可以在加密区内,但不能在支座内。
4、        焊接不可靠的问题,电渣压力焊只能用于柱,不能用于梁。
5、        上下柱不同钢筋数量时加插筋。。
6、        中柱顶层的节点:
a)        往外或往内都是12D。
b)        柱要给梁支座,要形成完整的钢筋笼的问题。
c)        如果梁特别高,只要够了Lae是不是可以,其它是不对的,必须是完整的,柱得到梁顶。有两种错误的做法是:一是直锚够,二是加弯12D够锚。
d)        梁上起柱的图,梁是柱的支座。
e)        ,有时不应限制。
f)        端柱处理要严,中柱要松。柱头就特别复杂。
g)        规范在执行中会出现的问题:
i.        有两种节点,一个是柱往梁内锚,A、B、C,二是梁往柱内锚。如果梁太高,柱内的筋,,不少于柱外侧的钢筋的65%。35%的伸至柱内边等下弯。不好算根数。
ii.        第二种,如果梁特别高,梁内的筋到不了梁底,我的观点,,可以看着办,两个原则,一是任何情况下柱的筋必须伸到梁顶弯折12D,。抗震有三个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应该是两个水准,不应有中震可修,其实无法修。大震不倒是节点不散。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节点根本实现不了,柱的钢筋如何插空,不然成了钢板,梁柱的钢筋打架。其实工地上施工没有施工不上的,凡正砼打完看不见。现在一个办法是柱高起一点,高30加钢筋直径。
iii.        柱梁尺寸平齐时,梁的钢筋往内弯一点。这个不能凑合。
h)        箍筋
i.        机械连接和焊接的地方不加密,只有绑扎连接要加密。
ii.        窗台下的短柱要加密。
iii.        箍筋的套法,必须外得到大框,内是小箍,如果不这样,可能有重又叠三层的问题。这样规定箍筋的只有两层。
7、        剪力墙
a)        剪力墙越变越复杂。要把问题简单化。剪力墙的暗柱是干什么用的?框架柱中间层有反弯点,暗柱没有反弯点,它不是柱,不能独立于剪力墙,是对剪力墙的加固。
b)        暗柱不易过大。过大越不利。过大可能是失误。
c)        按说,暗柱与端柱应是全部加密。暗柱对箍筋的要求比较高。
d)        翼墙只要伸到墙端弯15D,墙多厚还得伸和弯。这就是规则,规范都是大于等于号,伸到头没有错,不伸到错了。
e)        暗梁与边框梁。暗梁不是梁,是对墙的加固。边框梁是加固墙的带。连梁是梁但又与框架梁有区别。
f)        连梁中层箍筋不需要往外伸,但顶层要求箍筋伸到头,但只指对应连梁的顶层,并不是工程的顶层。
g)        暗梁的主筋在剪力墙的内侧,拉筋是拉剪力墙的作用。
h)        暗梁与连梁的关系。暗梁不重设,只要完成搭接设。
i)        边框架仍与墙在一起,不应有加密区的思维。
j)        洞口加强,在预算是不要漏掉。洞口小于800时,四面加强,大于800时,不能按加强,应按边缘加强考虑。
k)        连梁的开洞,是可以的,但框架梁是不是可以,应该说是不行的。
五、        答复问题
1、        第一个问题:
a)        剪力墙横向放到外侧施工放便。其实没有严格的规定。
b)        箱形基础与剪力墙一平,剪力墙的剪的放到外侧。
c)        
2、        第二个问题
a)        梁与剪力墙连到一起,梁是什么梁?框架梁是两端与柱相连,如果一端在墙上不是框架梁,你说半框架没有这个说法。要我说,只要与柱相连,就按框架梁计算,如果与柱不连就是非框架梁。
b)        但剪力墙上架墙算什么梁。如果墙宽度不够,,这样只有调细钢筋直径。这个梁是什么梁,不应该按框架梁。第一按框架梁把剪力墙的受力搞乱了。第二框架梁与框架柱才能整体发挥效应。
c)        框架柱抗震是让摆起来,但剪力墙不能摆,是抗震的第一道防线。
d)        这样的梁应该按非框架梁对待。
e)        
3、        第三个问题
a)        如果端柱圆柱,就按节点5考虑,柱伸到梁顶变12D。。
b)   

陈青来钢筋平法讲座笔记(二)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