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环境诱因及其预防措施.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环境诱因及其预防措施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环境诱因及其预防措施2007-12-14 22:20:33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环境诱因及其预防措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环境诱因及其预防措施(2)
近年来,未成年违法犯罪问题日趋突出。全国未成年人作案占全部作案成员的比例,已由1998年的增加到2003年的。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笔者通过对一个看守所二00四年五月份在押人员中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的调查,其未成年人在押量的比例占总押量的,比去年同期上升。本文抛砖引玉,从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诱因来分析探讨未成年违法犯罪问题,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目的。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
我们对2004年五月份在押的32名未成年人采取逐一谈话,发放问卷、自述犯罪经历等方式进行调查,发现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存在以下特点。
(一)犯罪年龄偏低,犯罪时多数系低龄化。32名在押人员中,犯罪时14岁1人,15岁6人,16岁9人,17岁12人,18岁4人。如2001年11月,刘××伙同他人在江津城区抢劫数万元财物,并杀死3人的恶性案件,当时刘的年龄还不到15岁。
(二)文化程度偏低。32名在押人员中,小学文化5人,占;初中文化24人,占75,高中文化(在校)3人,仅占。整体看来接受的文化教育都少,且多数人初中期间就辍学。
(三)法律知识淡薄。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他们的法律知识都很淡薄,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犯罪。在调查对象中,根本不了解法律知识的有14人,占,有一定了解的18人,占。如抢劫犯罪嫌疑人叶某(15岁)入所第二天给管教民警说:叔叔,我想出去,我要回家。可见其法律知识缺乏到何等程度。
(四)结伙作案多,有一定的针对性。在被调查的32人中,团伙作案22人,占。一些未成年人过早缀学,到处游荡,拉帮结伙,白天踩点,晚上作案。如2002年9月,以张某为首的10余人的盗窃团伙(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13岁)白天分头踩点,晚上集中作案,共入室盗窃10余次,盗窃财物价值数万元。
(五)犯罪手段日趋***化。由于受影视和社会负面影响,多数未成年人作案手段日趋***化,能够事前谋划,事后伪装现场,企图逃避打击。如2003年10月份,13岁在校生王某见财起意,将一小女孩骗到隐蔽处捂鼻致死后,故意将其阴部弄伤,造成***作案假象,我们讯问王某为何要这样做,王某仰起稚嫩的脸说,让警察以为是大人干的。
(六)所犯罪行严重,社会危害大。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多数表现为故意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32名未成年人中,***案件5人,占,抢劫(夺)案17人,占53。他们犯罪时无所顾忌,不计后果,手段残忍。如蔡××于2003年11月份侵入伯父家盗窃时被发现后用斧头将其伯父杀害焚尸,(蔡作案时年仅17岁)。其残忍程度真可谓触目惊心。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诱因
(一)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然而中国的家庭父母大多数都对法律不够了解,有的可以说是法盲(尤其是贫穷落后的边远农村),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系统,且父母教育子女的重点是督促学****对法律的教育完全是一片空白。这样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有的是听话的(逆来顺受的),有的是不听话的(逆反心理),不听话的孩子很容易受其他因素影响而走向岐途。因为他们对犯罪的界限是搞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环境诱因及其预防措施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qingyong345
  • 文件大小141 KB
  • 时间2018-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