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自体的分析读后感.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自体的分析》读后感
《自体的分析》是一本含金量很高的书。初读时,尽管读的很慢,如履薄冰、
小心翼翼,生怕漏掉了一个字,可还是觉得艰深晦涩。学术性强,前看后忘,感
觉虐人虐心。
谭老师的讲解很及时,言语幽默诙谐,通俗易懂,分析可谓一针见血、入木
三分。终于,让我在冷落了一周后,又重新拿起来科胡特大师的著作,从头看了
一遍。
再次去看,感觉文字变得鲜活、生动起来,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通透。
自体心理学似乎是对精神分析的开刀, 大革命。第一个是自体客体的概念,
自体客体就是所谓的古老客体, 它是被贯注了自恋原欲的早期客体意象, 并不是
真正意义上的客体。 这是因为自体客体并不是被体验为独立与分离的个体, 而是
被体验为自己的一部分。 如同***感觉手脚是自己的一部分那样。 但它有了一些
客体的萌芽状态,可看做一种过渡性客体。
再个是两个古老结构, 夸大自体与理想化双亲意象。 这两个是自恋发展的两
个主要途径。 区别在于一个自恋投注向内, 一个向外。 自恋人格障碍的病理是由
于这两个结构中被投注的自恋能量未被整合到人格的其他部分中去。 因此个体表
现为低自尊和缺乏生命力等一系列自恋障碍, 严重影响个体的发展。 并且这两个
部分如果未被整合, 就会固着于其古老的早期形式, 表现出精神病态。 比如夸大
自体可能导致全能妄想和躁狂, 而理想化客体则可能表现为被迫害妄想, 这两种
情况是精神病的两种常见现象。
科胡特大师从自恋方面而非客体爱方面来衡量精神病严重程度, 他认为即使
在某些严重的精神病中, 后者可能为受困扰, 而前者则一定是有极度困扰的。 我
个人认为自恋的度量极为关键和深远。
科胡特区分了自恋人格障碍和边缘性人格及精神病。 区别在于, 自恋性人格
障碍虽然无法整合夸大自体和理想化客体, 但是这两个原始组织仍然处于相对健
康稳定的状态,而精神病中这两个组织皆已崩解,以妄想取代之,已无法活化,
其病态已经不可逆。 而自恋人格障碍中在崩解威胁时只会出现部分和短暂的可逆
的代偿性妄想。 由于此二组织相对完好, 可以活化, 这也是为什么自恋人格障碍
可形成自恋转移关系,而精神病无法形成。
科胡特简直是个天才,他的观点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印证。他在更早的
论著中曾写道:“孩子需要母亲眼中反映的光辉来维持自恋力比多的充满 ,, ”
相反,如果目光暗淡必然神伤,母亲疏离、冰冷的目光,将把一个孩子遗弃在空
寥的宇宙之中,永远找不到回家的归途。这句话触到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
我想起上届毕业的一个叫尚喜阳的孩子,五年级前,他是个乐观、阳光,品学兼
优的孩子,五年级上半学期,孩子开始逃课,打架,打电玩,作业也不做了。后
来才知道是家庭出现了问题, 他的妈妈, 外出打工时跟别人跑了。 几个月后回来
要和他爸爸离婚,她曾对孩子说,孩子的出生是个错误,后悔认识他爸爸,后悔
生下了他。说完后就义无反顾地走了。 听说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后我很震惊, 天呢,
这是一个母亲该对孩子说的话吗?那么帅气, 那么聪明的孩子, 竟然被她如此轻
易的全盘否定了!孩子的自恋力一下子崩溃了,所以,他迷茫了。他的父亲过于
悲哀,也外出打工。内在的缺失,必然“晒”之于外在。所以就有物质依赖,各
种成瘾行为, 只能以此饮鸩止渴,

自体的分析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uhuixin1314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18-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