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案例一:长期筹资决策方法的选择.docx


文档分类:金融/股票/期货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案例一:长期筹资决策方法的选择
——“东安”的动力
(一)基本案情
1980 年 12 月 31 日,国产第一台微型汽车发动机在哈尔滨东安机械厂诞生;

2000 年 7 月 18 日 10 时, 东安动力” 第 100 万台微型汽车发动机走下了生产线。
20 年,“东安”完成了从 0 到 100 万的历史性跨越,从困境一步步走向辉煌。 20
年来,东安公司走的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自我滚动发展的道路。 “东安”的
动力来自于挖潜改造、 扩大生产规模。 事实证明, 这是一条搞好国有老企业的成
功之路。
哈尔滨东安机械厂的前身是始建于 1948 年的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制造公司,
这个同新中国一起成长的“老军工” ,曾创造了我国第一台活塞七、活塞八航空
发动机。研制了第一台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
献。然而,当历史进入八十年代,企业陷入了困境。从 1981 年到 1983 年仅三年
间,亏损额高达 1000 多万元,成为航空工业的头号亏损大户。面对困境,东安
人不等不靠,立足于自身优势,开始了军转民第二次创业。起初,东安人走了一
段弯路,相继开发出了清粉机、磨粉机、煤气罐等 50 多种民用产品。这些产品
科技含量低, 难以发挥东安的技术优势, 后来经过全面分析论证, 确定了当时尚
属国内空白、技术含量高、性能先进且能发挥自身优势的 DA462 微型汽车发动
机作为支柱产品进行重点开发。 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规模经
营,而实现规模经营必须有相应得技术准备作为后盾, 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
特别是对于高投入、高产出的汽车行业更是如此。这一点,东安人看得清楚、算
得也明白。 但由于资金不足, 马上采取高投入扩大经济规模的办法是没有可能性
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选择了挖潜改造扩大生产规模的道路,采取了边生产、
边积累、边改造的方式,充分盘活了存量资产,走出了一条投资少、见效快、自
我滚动发展的新路。
“东安”艰难的一步
首期工程改造是东安人“走过”的艰难一步。在技术改造初期,东安人按照产
品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 对生产要素进行了优化组合。 拆除了当时闲置的老军品
生产线,腾出了 36000 平方米的厂房面积,近 500 余台富余设备和 2000 多名技
术工人,组建了 9 条冷加工和 5 条热加工生产线,用于生产微型汽车发动机。
重新组合的资产,打破了旧有格局,使资产开始向市场最急需、回报率高、最
具发展潜力的方向流动, 使军品富余的设备得到有效利用, 节省了大量资金。 为
了充分挖掘存量资产的潜力,东安人在微型汽车发动机一期工程改造的 1000 多
台设备中,利用军品富余设备 427 台,自制专机和组机 85 台,整个设备投资仅
用了 250 万台。
“东安”关键的一步
二期工程改造是东安人“迈出”的关键一步。在二期工程改造中,东安人仍从
优化资本结构出发,首先从技术、经济、进度几个角度,对改造工程进行了优化
设计和分析计算,认为如果全部生产线从国外引进,需要花费 7000 万美元,如
果全部采用国产设备, 其关键部位的质量将难以保证。 最后东安人仍然走了挖潜
的道路, 采用一般设备自行制造, 重点设备利用和浓缩军品线挖潜、 关键设

案例一:长期筹资决策方法的选择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iwenfei1314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8-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