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纵断面设计——竖曲线设计.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纵断面设计 —— 竖曲线设计
纵断面上相邻两条纵坡线相交的转折处,为了行车平顺用一段曲线来缓和,这条连接两纵坡线的曲线叫竖
曲线。
竖曲线的形状,通常采用平曲线或二次抛物线两种。在设计和计算上为方便一般采用二次抛物线形式。
纵断面上相邻两条纵坡线相交形成转坡点,其相交角用转坡角表示。当竖曲线转坡点在曲线上方时为凸形
竖曲线,反之为凹形竖曲线。
一、竖曲线
如图所示,设相邻两纵坡坡度分别为 i1 和 i2 ,则相邻两坡度的代数差即转坡角为 ω= i1 -i2 ,其中 i1、 i2
为本身之值,当上坡时取正值,下坡时取负值。
当 i1- i2 为正值时,则为凸形竖曲线。当 i1 - i2 为负值时,则为凹形竖曲线。
(一)竖曲线基本方程式
我国采用的是二次抛物线形作为竖曲线的常用形式。其基本方程为:
若取抛物线参数 为竖曲线的半径 ,则有:
(二)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竖曲线计算图示
1、切线上任意点与竖曲线间的竖距 通过推导可得:
2、竖曲线曲线长: L=R ω 3、竖曲线切
线长: T= TA =TB ≈ L/2 =
4、竖曲线的外距: E=
⑤竖曲线上任意点至相应切线的距离:
式中: x — 为竖曲任意点至竖曲线起点(终点)的距离 , m;
R— 为竖曲线的半径, m 。
二、竖曲线的最小半径
(一 )竖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
1. 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确定考虑因素
(1 )缓和冲击
汽车行驶在竖曲线上时,产生径向离心力,使汽车在凸形竖曲线上重量减小,所以确定竖曲线半径时,对
离心力要加以控制。
(2 )经行时间不宜过短
当竖曲线两端直线坡段的坡度差很小时,即使竖曲线半径较大,竖曲线长度也有可能较短,此时汽车在竖
曲线段倏忽而过,冲击增大,乘客不适;从视觉上考虑也会感到线形突然转折。因此,汽车在凸形竖曲线
上行驶的时间不能太短,通常控制汽车在凸形竖曲线上行驶时间不得小于 3 秒钟。
(3 )满足视距的要求
汽车行驶在凸形竖曲线上,如果竖曲线半径太小,会阻挡司机的视线。为了行车安全,对凸形竖曲线的最
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应加以限制。
2. 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确定考虑因素
(1 )缓和冲击:
在凹形竖曲线上行驶重量增大;半径越小,离心力越大;当重量变化程度达到一定时,就会影响到旅客的
舒适性,同时也会影响到汽车的悬挂系统。
(2 )前灯照射距离要求
对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的路段,在夜间行车时,若半径过小,前灯照射距离过短,影响行车安全和速度;在
高速公路及城市道路上有许多跨线桥、 门式交通标志及广告宣传牌等, 如果它们正好处在凹形竖曲线上方,
也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
(3 )跨线桥下视距要求
为保证汽车穿过跨线桥时有足够的视距,汽车行驶在凹形竖曲线上时,应对竖曲线最小半径加以限制。
(4 )经行时间不宜过短
汽车在凹形竖曲线上行驶的时间不能太短,通常控制汽车在凹形竖曲线上行驶时间不得小于 3 秒钟。
a 凸、凹形竖曲线都要受到上述缓和冲击、视距及行驶时间三种因素控制。
b 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是缓和行车冲击和保证行车视距所必须的竖曲线半径的最小值,该值只有在地形受
限制迫不得已时采用。
c 通常为了使行车有较好的舒适条件,设计时多采用大于极限最小半径  ~ 

纵断面设计——竖曲线设计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uhuixin1314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8-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