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10章地震区场地2011ppt.ppt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5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十章地震场地的勘察与评价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接近地球表面的岩层中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震动称为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
人类工程活动如采矿、水库蓄水、深井注水、地下接爆炸也可诱发地震。
构造地震是现代地壳运动所产生的一种突发事件,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危害最为严重的地震,世界上90%以上的地震和所有的强烈地震均属构造地震。
地球的构造运动可使地壳中积聚构造应力,当构造应力增大并超过介质(岩土体)强度时,往往表现为活断层的突然错动,释放出应变能,并以弹性波的形式在地壳表层传播而发生地震。
地震灾害的后果往往比较严重,一次强烈地震顷刻之间可在较大地域内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
震源:地球深处因岩石破裂引起地壳振动的发源地。
震中:震源在地面的投影。
震源深度:震中至震源的距离。
按震源深度将地震分为:
浅源地震(0-70km)
中源地震(70-300km)
深源地震(300-700km)
我国地处两大地震带,是地震多发国家。
世界范围的地震带主要为:
一、环太平洋带集中了全世界的绝大部分地震
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以浅源地震为主
三、大洋海岭地震带以浅源地震为主,震级也不大
上述三大地震带均处于板块构造的边缘。
地震波
地震波:地震时从震源释放的能量以弹性波形式向四周传播,从而引起震动。这种弹性波称为地震波。
地震波分两种类型:体波和面波。
体波:能量可以在整个介质内传播的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1)纵波:波动时物质粒子的震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这种波是通过介质的体积变化而实现传播,故又称压缩波或疏密波。
在固、液、气体中均可传播,是速度最快的一种地震波,最先到达地面,故又称P(Primary)波。
纵波的振幅小,周期短,传播速度快。结果是引起地面的上下颠簸跳动。
(2)横波:波动时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波的传播时通过介质的形态变化而实现的。介质表现为一系列交替的横向运动,所以又称剪切波。
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是第二个到达地面的波,故又称S波(Secondary)。
横波的振幅大,周期长,传播速度较小。结果是引起地面水平晃动。
面波:是体波到达地表面时激发的次生波,限于地面运动,向地面以下迅速消失。
面波有两种,一种是瑞利波,在地面滚动前进,质点在平行于波传播方向的垂直平面内作椭圆运动,长轴垂直地面;另一种是勒夫波,在地面作蛇形运动,质点在水平面内垂直于波传播方向作水平振动。
面波的振幅大,周期长,速度慢,对地面建筑物破坏性最大。
地震震级和烈度
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的。释放出的能量愈大则震级愈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是固定的,所以无论在任何地方测定只有一个震级。
地震烈度是地震对地面所造成的破坏或影响的程度。 地震烈度分为基本烈度、场地烈度和设防烈度三种。 基本烈度:是指在今后一定时间(一般100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到的最大烈度。 场地烈度:至今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的理解为根据建设场地具体的工程地质条件而对基本烈度的调整或修正。 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是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10章地震区场地2011ppt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枷
  • 文件大小19.53 MB
  • 时间201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