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刘备并不能统一三国的心理学分析.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刘备并不能统一三国的心理学分析
【摘要】刘备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作为历史上仁厚信义的英雄模范,其为人之道与君臣之道一直都是受人褒奖的对象。刘备集团在三国争霸中最终败亡的悲剧命运,诚然与蜀国偏于西南一角、经济实力太弱密切相关。然而从刘备个人的主观因素为视角,在其美丽的光环之下,其性格与心理上的缺陷也是其难以一统三国的重要原因。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视角,以刘备在政治、军事、生活等多个方面的行为表现为依据,对此作具体阐述。
【关键词】刘备心理缺陷猇亭之战人性

柏杨曾说:“一个人的悲剧,往往是个性造成的,一个家庭的悲剧,更往往是个性的产物。”一个人的成功并非偶然,一个人的失败也并非仅仅归咎于客观因素。刘备从桃园三结义前默默无闻的失意阶段,戎马生涯几十年,白手起家、逐鹿群雄,成一番帝业。从剿灭黄巾军到占领荆州称霸一方,刘备由“贩履织席”的贫苦平民,摇身转变为三足鼎立的势力之一。刘备事业的成功与他有抱负之志、坚韧不拔之气、识人用人之才有很大的关系。然而另一方面,刘备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失败,可谓“多灾多难”,其中最大的滑铁卢竟是他的谢幕表演。刘备的败亡自然与蜀国的经济、军事能力脱不了干系,但是深入挖掘刘备本人的个性特点,笔者认为刘备性格与心理上的缺陷也是其难以一统三国的重要原因。
刘备发迹的心理学分析
——从“织席小儿”到一代帝王
(一)帝王后裔与“兴复汉室”
刘备生于东汉王朝后期的公元161年,他的故乡是幽州涿郡涿县(现河北省涿州市),在当时是一个偏远的小县城。刘备出身贫寒,据史书记载小时候“与母贩履织席为业[1]”,并且很小就成了孤儿。与出身显赫的宦官之家的曹操和出身地方豪族的孙权相比,刘备是三人中出身最卑劣的,他发展事业的基础也更加薄弱。虽然出身平凡,但他却是帝王后裔,为
“中山靖王之后,景帝阁下玄孙”。只可惜中山靖王刘胜是历史上出了名的风流之徒,他和各个老婆们的造子工程也甚具规模,据称有一百二十几个儿女,这个数量的子嗣在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和刘备一样落魄的皇室后裔,在当时并不罕见,这并没有给他的童年带来什么好处,但这一身份却在他后来的人生轨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且看三国“铁三角”曹操、刘备和孙权,从本质上,哪一个不是地方军阀割据势力呢?哪一个不在穷其一生为圆帝王梦而奔忙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而背上了“托名汉相,其实汉贼”的千古骂名[2]。而刘备则每到一处,开口就是:“备乃大汉皇叔,……,左将军”之类的口头禅,刘备依托皇室宗亲的身份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以“忠”“义”二字作为自己扬名天下的支柱,提高声誉、争取支持并网罗各类人才,从而为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以现代的观点看,刘备不失为一名出色的公关和营销奇才。
(二)战乱之中的两次人生转机
刘备15岁的时候,在母亲的告诫和叔父的经济支持下跟从卢植游学。卢植是当时有名的儒学大师。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则以及“内圣外王”的古代圣君标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素有大志”的刘备。两年的游学生涯中,“善结交”的少年刘备初步显露了其“既会编织草席,更会编织人脉”的才能。刘备结实了同窗好友公孙瓒,他是刘备人生中的贵人,为后来官途的起步奠定了基础。游学结束后,刘备开始更大范围地广交豪侠,伸展其社交才能,并于22岁那年借朝廷招募义兵之机加入到讨伐黄巾军的队伍中,在乱世之中

刘备并不能统一三国的心理学分析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