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荷塘月色》导学案.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荷塘月色》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2、品味本文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3、学****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二、教学重点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2、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课前预****案一、作家作品作者朱自清( 1898 — 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 1898 年生于江苏东海。 1903 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1916 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取《楚辞・卜居》 ,“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 ,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1923 年发表的长诗《毁灭》 ,震动了当时的诗坛。 1929 年出版诗集《踪迹》 ,1925 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 1928 年出版散文集《背影》 ,成了著名的散文作家。1948 年 8 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同志曾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 ”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二、写作背景本文写于 1927 年 7 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蒋介石叛变,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中国革命转入低潮,朱自清陷入了苦闷彷徨之中。他自己也知道, “只有参加革命或***, 才能解决这惶惶然”, 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方法”, 认为“还是暂时超然为好”。但他毕竟又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于这种“超然”。这种矛盾心情 , 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很有代表性。 不少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既不甘心沉沦, 又不敢投入革命斗争。 《荷塘月色》就是作者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三、夯实基础,整体感知。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煤屑 (xia) 霎时 (sh à) 弥望 (mí)蓊蓊郁郁 (wěn ) 羞涩 (sa) 酣眠 (h ān)踱着 (du?) 妖童媛女 (yu án) 乍看 (zh à)敛裾 (j ū) 梵婀玲 (f àn) 鹢首徐回 (y ì)2、解释下列词语。幽僻:1蓊蓊郁郁:踱:弥望:袅娜:脉脉:斑驳:一例:丰姿:碧:大意:3、说说作者夜游荷塘的行踪,理清文章结构。第 1 段:第 2 段:第 3 段:第 4 段:第 5 段:第 6 段:第 7 段:第 8 段:全文结构为:【答案】第 1 段 独游荷塘的时候、地点和缘由。 (心境:“颇不宁静”)第 2 段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第 3 段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第 4 段 荷塘美丽的景色。第 5 段 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第 6 段 荷塘四周的景物。 (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第 7 段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第 8 段 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全文层次结构(游踪) : 想荷塘 去荷塘 赏荷塘 离荷塘课堂探究案1、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点拨】主要是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全文就是围绕“颇不宁静”这一心情展开的,它就像是一支乐曲中的主旋律,始终在全曲中回荡!此句称“文眼”。2

《荷塘月色》导学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