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李花园小学高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概括为24字,分为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它是立国之魂、做人之本。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我认为,中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对进一步促进教师提高思想认识、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更加重视语文学科和更好地学好语文意义重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中,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可以这么说,抓好语文教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般的熏陶、感染。语文教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领会的怎么样,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和教学水平。结合实际教学,我有四点体会。
一、体会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光辉,让人性的真善美留下烙印
课文对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表现,主要在对人性真善美的表达,或形与情、形与理交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语言入手,感受形象,体验情感,体会哲理。
  1、让形象丰满起来
  写人、叙事的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以及外貌、心理的描写,通过对事件的描述,使人物鲜明,使事件生动具体。教学中,要抓住各方面的描写,围绕事件的关节点,引导感知与想象,让人物形象丰满起来。比如《桥》,在洪灾突然袭来之时,一位村党支部书记为了村民的安全转移,以无私精神,维护了转移秩序,而他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教学中,
我抓住这位村支书的动作、语言以及神态的描写,想象他维护转移秩序的情景,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共产党人的无私精神和高尚人格。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形象就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某种事物的整体印象。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视觉想象和听觉想象以外,还引导他们进行触觉、味觉、嗅觉的想象。多感官知觉的想象,能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丰满。比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鲁迅救助车夫”时,除了引导学生品味鲁迅救助车夫的一系列动词,对天气极冷的触觉体验——“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以及对鲁迅身体极度瘦弱的触觉感知——“枯瘦的手”,也能使学生心中的鲁迅形象变得更加丰满:一个身体瘦弱的老人,在极冷的天气里救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多么令人感动。
  2、让情感打动人心
以形象说话的课文,可以从形象中体会情感。比如《小英雄雨来》,作者把一个天真烂漫在危难时刻勇于牺牲的儿童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表达了作者对抗日时期儿童的由衷赞美。我在教学时,在理解小雨来的形象以后,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述的情感。直接抒情的课文,除了从课文的形象入手体会情感,还可以从直接抒情的语句中体会情感。如《再见了,亲人》,全文多处直接抒情,如,“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等。教学时,我就从这些语句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志愿军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及与朝鲜人民的深厚情谊。
  教育家凯洛夫说过:“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在阅读中不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熏陶,不断积累向善的情感,能促使学生产生向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lm860108
  • 文件大小41 KB
  • 时间201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