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八讲 社会微观环境与犯罪.doc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八讲社会微观环境与犯罪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并掌握家庭、学校因素与犯罪的关系。认识并正确看待我国现阶段导
致和诱发犯罪发生的各类社会微观因素。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微观社会环境是指个体直接生活于其中的小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等。
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最具体、最深刻,不良个性的形成和犯罪心理的产生,都是在微观社会环境因素的直接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微观社会环境因素与犯罪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家庭与犯罪
子女从出生开始到长大***步入社会,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最大。
各国绝大多数犯罪学家都把家庭对犯罪影响排在犯罪因素的首位。
在犯罪预防的家庭预防中,家长要处于核心地位。
父母的教育作用是第一位的。——马卡连科(原苏联教育学家)
养不教,父之过。——《三字经》有调查
在人一生所受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影响占75%以上。而50%以上的“问题少年”,其“问题”出在家庭!有调查显示,在人一生所受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影响占75%以上。而50%以上的“问题少年”,其“问题”出在家庭!
家庭暴力是造成校园暴力的根源,校园施暴者的家庭一般多有不幸,有家境贫寒者父母无暇管教的,父母离异的。缺乏关爱,缺少管教的孩子由于心理失衡,很容易形成一种“攻击性人格”
,往往通过欺凌弱小来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一)残缺家庭与犯罪
指的是家庭成员的组合及其相互关系存在缺陷的家庭结构。包括因死亡、离婚、分居、遗弃或入狱等原因,缺少父母一方或双方,或有继父、继母的家庭。***及子女的犯罪率要高于完整的家庭。
家庭残缺——亲情破坏——不良心理(心灵创伤、孤僻抑郁)——反社会型人格(狂燥暴戾),且易受不良环境影响与坏人引诱和挑唆——犯罪。
(二)残障家庭与犯罪
父母身体残疾或精神障碍——无力管教——易受不良环境影响而染上恶****犯罪。
(三)问题家庭与犯罪
指家庭成员中有不道德或违法犯罪行为的家庭。现代医学表明,尚在母亲腹中的胎儿也会受到家庭成员不良情绪因素的影响。“问题家庭”对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是极为不利的。
联系:问题家庭——未成年人易接受暗示——模仿***不良举止——同化、堕落——犯罪。
(四)贫困家庭与犯罪
“贫贱夫妻百事哀”
家庭贫困——忙于生计,缺乏管教///渴求钱财——受犯罪团伙影响大,违法犯罪机会多——犯罪(“两抢一盗”)
(五)教育不当家庭与犯罪

(1)“放任型”(农村——多子女)
关心不够:家长无力、无暇教育,对问题苗头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轨行为易发展为违法犯罪。
(2)“放纵型”(城市——独生子女)
过分溺爱:子女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可能实施违法犯罪。

望子成龙,棍棒教育,畸形的爱。
2005年10月19日央视《纪实》节目。竺华松,1968年出生,读小学时被人誉为“神童”

第八讲 社会微观环境与犯罪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乘风破浪
  • 文件大小43 KB
  • 时间2018-11-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