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文学理论1.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文学概论复****内容:
第二章:文学活动论――艺术交往论的内容。
课后练****题:
、思考题3、4。
生活活动: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从发生学层面看,人类的生活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从认识论层面看,既然人是从一定生活活动中产生与发展的,那么也理应从生活活动出发来认识人的特性。
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生活活动作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实际上是审美产生的基础。在审美活动中,人在直观的层次上是审“对象”,而在深蕴的层次上,却是通过对象来间接地审“自己”。
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伊瑟尔认为,一个作家在从事文学创作的时候,都已经替自己设定了具体的阅读对象,这些对象更多的时候是不存在的。而是需要用作品中的空白结构去加以召唤,换言之,作者在创作作品的同时,也在召唤作品的潜在读者或可能的读者。
文学本体论:文学本体论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读者。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理论中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是仅仅指作品形式。
劳动说: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活动,最早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人类的劳动过程。把劳动作为文学发生的起点。原因:一、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二、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三、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四、劳动制约了最早文学的形式。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文学伴随着生产活动而产生,并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但文学发展的进程也有特殊的情况,就是它的发展同经济发展并不是同步的,有显得快,有时来得慢些,有时甚至同生产呈反向的发展。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过去了,如希腊神话。二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正比例的
,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如18世纪的德国。
、思考问题2。
文学的含义: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文学是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小说和散文等。
话语:话语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而进行沟通的具体行为或活动,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在特定语境中通过本文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话语蕴藉:话语含蕴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含蕴性质,二是具体的本文带有话语含蕴性质。
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概念、情感与认识的话语活动。
文学:文学是显现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思考问题2、4。
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为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在精神生产活动中,人对对象世界的关系是一种精神关系。
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形式,是人类为取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在物质生产活动中,人对对象世界的关系是一种物质实践的关系。
艺术生产:艺术生产就是艺术创造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是人对世界的一种审美掌握方式,即主要通过情感体验和直观的方式掌握世界,形成对世界的审美意识并运用艺术符号将其物化、创造一个独特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世界的活动。
文学创造的客体:“自然”说:文学的客体是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这里的“自然”最初指的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客体即“情感”说:认为文学是人的
内心世界的表现,文学客体即人的心灵。
文学创造的主体:文学创造的主体指处于文学创造活动中的作家、诗人,也称为艺术生产者。但在这种活动中,作家、诗人只有处于对客体的主动、主导地位即具有主体性或者说具有自觉的创造性时,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主体。文学创造的主体不同于实践主体和认识主体,主要是作为审美主体出现,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其次,文学创造的主体既是个体的,又是社会的。
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主体的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有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主体从选择客体开始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受到客

文学理论1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坐水行舟
  • 文件大小76 KB
  • 时间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