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武术理论课教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武术
提起武术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不同的典型代表,你想到了谁?是黄飞鸿、霍元甲、叶问、还是李连杰、成龙?又或者是金庸、古龙所刻画出的身怀绝技功夫了得的大侠?无论是谁都足以说明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今天我们一同了解将武术的发展及其特点作用。
武术源于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是狩猎和军事搏斗,技术与经验的总结,人类早期在与大自然的生存争斗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掌握一些防卫和攻击技能,为武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武术”在长期的发展中,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谓,古籍记载,早期有“武舞”、商代有“拳勇”、春秋有“技击”、汉代有“武艺”等提法,汉以后,较广泛采用“武艺”一词。“武艺”在《辞源》中解释说:“指骑、射、击、刺等军事技术”武术一词最早见于萧统《文选》中南朝宋延年《皇太子释奠会》诗。自此,技击、武艺、武术互称。直到1982统一改为国术,1949年后又统一称为武术。不同朝代所涵盖的内容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1、西周时期的武舞,常以模拟战胜对手过程的方式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并以此展示军事实力。2、秦汉时期,盛行角抵、手博、击剑等作为一种技击技术训练对抗方式3、唐宋时期逐步平民化、技艺化(武举制、擂台赛)
4、明清时期:是武术集大成的发展时期, 流派林立,拳种纷呈,内外家技术趋于成熟。5、民国时期更是作为民族尊严的坚守,开展了“土洋体育”之争,正式跨入体育行列。
不难看出,武术由最初的集体力量强大的炫耀到双方交手技术的对抗训练一直到唐宋时期的平民化、技艺化到明清时期的集大成发展,都是在追求在实战中的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极限能力和体能潜力使人能在争斗中灵活运用速度力量技术等等,可以说武术是我国古代战争和人们生活实践中自活保命的主要求生方式。长期以来中国人民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经历代宗师的砥砺揣摩、千锤百炼形成了具有民族性格的技击术——中国武术。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术得到继承、整理和提高,并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现在武术更已成为国际性的体育项目之一。
武术的概念: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1、本质属性:技击性是武术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本质属性
2、文化渊源:涵盖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艺术性
3、运动形式:武术功法、对抗格斗和套路演练。
二、武术的内容与分类
由于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武术运动可以说枝繁叶茂,众多专家经过讨论认为,按武术运动形式可分为三类: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搏斗运动。
三、武术的特点与作用
1、武术的特点
技击性——表现攻与防的内在含义与精神是套路技术的核心,技击特点仍作为武术技术的最基本特点而长期存在。
民族文化特点——传统文化背景决定了套路的产生;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拳种多样并存。
2、武术的作用: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提高防身自卫能力;培养道德情操的教育作用;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繁荣。
四、武德与武礼
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道德体系即武德。
1、所谓武德,就是从事武术活动群体中形成的对****武者行为规范要求的总和。它包括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

武术理论课教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在水一方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8-11-13